天刚蒙蒙亮,合作社的院门外就聚了七八个人,老周扛着锄头,秀莲揣着账本,就连平时负责喂猪的老陈也来了——今天是灾后巡查土豆地的日子,三秒前一天在微信群里一说,大伙都主动报名要跟着去。
“都别急,咱分个片,别漏了地块。”
三秒手里拿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合作社的十二块土豆地,“老周带两个人去西坡,那边地块陡,多留意茎秆有没有倒的;秀莲跟春花去南坡,春花你把笔记本带上,有啥情况及时记;我带剩下的人去东坡和北坡,中午十二点在合作社门口汇合。”
分配完任务,大伙拿着工具往各自负责的地块走。
三秒带着小远和两个年轻社员,先去了北坡。
北坡的土豆地是去年新改的水浇地,土层厚,地势平,前几天冰雹过后,叶子收得及时,现在看过去,矮矮的茎秆立得整整齐齐,偶尔有几株歪了的,也是被风吹的,扶一把就能站直。
“爸,我来刨!”
小远抢过三秒手里的小铲子,蹲在一株土豆苗前,小心翼翼地顺着茎秆刨土。
铲子刚下去没几寸,就碰到了硬东西,他放慢动作,一点一点把泥土扒开,一个圆滚滚的土豆露了出来,薯皮光滑,没半点损伤。
“爸,你看!
这土豆好好的!”
小远举着土豆喊,脸上满是兴奋。
三秒走过去,摸了摸土豆的表皮,又扒开旁边几株土豆苗的泥土,每个地下都藏着两三个饱满的土豆。
“不错,北坡的地没事。”
他朝两个年轻社员点点头,“再随机刨几株,确认没问题咱就去东坡。”
一行人往东坡走,刚到地头就觉得不对劲——东坡的地势比北坡陡,靠近坡顶的几垄土豆苗,茎秆歪得厉害,有的甚至断在了土里。
“大家分开看,重点查坡顶和坡边的地块。”
三秒说着,蹲在一株断了茎的土豆苗前,用手轻轻扶起茎秆,现茎秆的断口处还带着潮气,没有腐烂,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他拿起铲子,在断茎的土豆苗旁边刨土。
泥土里的土豆比北坡的小一些,但数量不少,有三四个,薯皮也没被冰雹砸到。
“还好,块茎没受损。”
三秒站起身,朝不远处的春花喊,“春花,过来记一下!
东坡坡顶第三到第五垄,有二十多株茎秆断裂,土豆块茎完好,后续要多浇水,施点钾肥,促进膨大。”
春花赶紧跑过来,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东坡,坡顶3-5垄,茎秆断裂株,处理措施:补水、施钾肥。”
她一边写一边问:“三秒哥,这些断了茎的土豆苗,还能长出大土豆吗?”
三秒蹲下来,指着断茎的土豆苗说:“现在离采收还有半个月,只要根系没坏,多补点水和肥,土豆还能膨大,就是可能比正常的小一点,不影响收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巡查完,咱组织人来把坡顶的茎秆扶一扶,再培点土,防止再被风吹倒。”
小远在旁边跟着巡查,看见一株断了茎的土豆苗,蹲下来想把它扶起来,却不小心碰掉了旁边的泥土,露出了几个小土豆。
“爸,你看这小土豆,要是好好长,肯定能长到拳头大!”
他抬头看着三秒,语气里满是可惜。
三秒摸了摸儿子的头:“没关系,后续好好照料,它们也能长不小。
种地就跟过日子一样,遇到点小麻烦很正常,只要及时处理,就不会耽误事。”
巡查完东坡,已经快到中午了。
三秒带着人往合作社走,路上遇到了老周和秀莲他们。
“西坡没事,就几株茎秆歪了,扶了扶,刨了十多株土豆,都好好的。”
老周笑着说,手里还拿着个刚刨出来的土豆,“你看这土豆,长得多好,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秀莲也跟着点头:“南坡的地也没问题,就是靠近河边的几垄,泥土有点湿,我让春花记下来了,后续要多松土,防止烂根。”
中午十二点,所有人都回到了合作社门口。
三秒把大伙的巡查情况汇总了一下,十二块土豆地,只有东坡有二十多株茎秆断裂,其他地块都无大碍,甚至有几块地的土豆,比往年同期长得还要饱满。
“大伙都辛苦了!”
三秒拍了拍手,“现在跟大家说个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