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这个位置?我看图纸上,当年的转弯处就是这儿。”
老支书眯着眼睛看了看,点点头:“对,就是这儿,一点不差。”
放好铁桶后,大伙又一起动手,把挖出来的淤泥填回去,用铁锹把表面拍平,再找来几块石头,围在铁桶周围,做了个小小的标记——不是为了以后再挖出来,而是为了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清理渠底时,好避开这里,不打扰镇渠钱。
小石头蹲在旁边,看着大伙填淤泥,小声问老支书:“爷爷,这镇渠钱真的能护着水渠吗?”
老支书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这是大伙的心意,也是对水渠的念想。
当年修渠不容易,全村人一起动手,流血流汗才把渠修起来,这镇渠钱里,藏着的是大伙盼着水渠平安、庄稼丰收的心思。
现在把它埋回去,也是想让这份念想接着护着水渠,护着咱们的庄稼。”
大伙听了,都沉默了一会儿。
李大叔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修渠的场景,那时候没有机器,全靠手挖肩扛,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上了,有的人手上磨出了泡,有的人肩膀被扁担压红了,却没人叫苦。
这条水渠,不仅是灌溉的通道,更是村里人齐心协力的见证。
赵卫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老支书说得对,这镇渠钱不仅是老规矩,更是两村乡亲的心意。
草海和望海坡都靠这条渠过日子,咱们得一起护着它,让它接着为两村的庄稼浇水,为两村的乡亲造福。”
“对!
一起护着!”
大伙齐声说道,声音响亮,在渠边回荡。
填完淤泥后,大伙又一起检查了一遍,确保铁桶埋得严实,没有露出痕迹。
老支书拄着拐杖,慢慢走到渠边,望着蜿蜒向山后的水渠,眼里满是欣慰:“好啊,镇渠钱又回到了它该在的地方,这渠也修好了,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太阳渐渐升高,渠底的淤泥被晒得越来越干。
大伙收拾好工具,准备继续清理剩下的渠底。
李建军走在最后,回头望了望埋着镇渠钱的地方,心里暗暗想着:以后每次来渠边,都要记得这里,不能让任何人动这里的土。
下午的时候,清理渠底的工作终于完成了。
望着干干净净的渠底,望着修补好的缺口,望着渠边整齐的杨树苗,大伙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
老支书坐在渠边的石头上,给大伙讲着当年修渠的更多往事——谁在修渠时救了落水的孩子,谁为了赶工期连夜加班,谁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大家……每一个故事,都藏着村里人最质朴的情谊。
赵卫东听得入了迷,他没想到这条水渠背后,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
他看着老支书,又看了看身边的乡亲们,笑着说:“以后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草海的乡亲们听,让他们也知道,这条水渠不仅是两村的命脉,更是两村情谊的见证。”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渠上,渠底的石头反射出淡淡的光。
大伙扛着工具,说说笑笑地往村里走。
老支书走在中间,手里拄着拐杖,脚步虽然慢,却很稳。
李建军走在他身边,时不时扶他一把。
小石头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嘴里还哼着村里的童谣。
走到村口时,老支书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水渠的方向,轻声说:“有镇渠钱护着,有大伙护着,这渠啊,能流一辈子。”
大伙都点点头,心里都明白,护着水渠的,不仅是老规矩,更是两村乡亲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