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的风裹着寒气刮过村口,合作社的土坯房里却挤满了人,八仙桌上摆着暖壶和搪瓷缸,蒸腾的热气混着村民们的说话声,把屋里烘得暖洋洋的。
村支书坐在主位上,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是县农技站来的脱毒土豆扩种倡议书,上面写着“鼓励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与收购保障”
,这也是今天召集大家来的缘由。
“大伙儿静一静,咱今天商量个大事!”
村支书敲了敲桌子,屋里渐渐安静下来,“县农技站说了,咱村今年试种的脱毒土豆收成好,想让咱明年扩种,从现在的二十亩扩到一百亩,还能帮咱联系收购商,保底价一斤九毛。
咱今天就说说,这扩种的事,大伙儿愿不愿意干?”
话音刚落,屋里就炸开了锅。
春花第一个举手:“我愿意!
今年三秒哥家亩产五千斤,比普通土豆多收两千斤,扩种了咱能多赚钱,咋不愿意?”
她旁边的狗蛋也跟着点头:“我也种!
今年学了切种薯的法子,明年肯定能种好。”
张大爷捋着胡子,脸上带着笑:“我也同意,今年看三秒家的土豆,又大又好,比种玉米划算多了。
我家三亩地,明年全种脱毒土豆。”
张婶也跟着说:“是啊,今年我家普通土豆遭了病,减产一半,要是早种脱毒土豆,也不会亏这么多。
明年我家两亩地,肯定种。”
可就在这时,角落里传来“咚”
的一声——陈老五把搪瓷缸往桌上一放,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声音里带着点急:“我不同意!”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老五身上。
陈老五是村里的老户,种了四十多年地,平时话不多,但在种地这事上很有话语权,去年推广高产玉米时,他也是第一个反对,后来见收成好才松了口。
“老五,你为啥不同意?”
村支书问道,“今年脱毒土豆的收成大家有目共睹,三秒家一亩多收两千斤,还抗病,扩种了对大伙儿都好啊。”
陈老五站起身,走到桌前,双手撑着桌子,语气里满是顾虑:“好是好,可万一呢?今年三秒种二十亩,长得好,那是运气!
明年扩到一百亩,要是遇上旱天、涝天,或者这脱毒种突然不结薯了咋办?咱村民人种地,靠的就是天吃饭,这么大的投入,要是赔了,谁家扛得住?”
他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之前点头同意的村民也有些犹豫了——种地本就靠天,谁也不敢保证明年一定风调雨顺。
李大叔皱着眉说:“老五说得也有道理,今年是运气好,没灾没病,明年要是出点岔子,咱这一百亩地,可就全完了。”
“是啊,”
另一个村民也跟着说,“脱毒种薯比普通种贵三成,一百亩地光买种就得花不少钱,要是真不结薯,这钱不就打水漂了?”
春花急了,刚想反驳,就被三秒拉住了。
三秒站起身,走到陈老五面前,眼神坚定:“陈叔,您担心的是风险,我理解。
但今年的收成不是运气,是脱毒种确实好,而且我有账本,上面记着每天的管理、每月的长势,还有最终的产量,这些都不是假的。”
说着,三秒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封面是硬壳的,上面写着“脱毒土豆试种账本”
,边角都被磨得亮。
他把账本往桌上一放,“啪”
的一声,声音响亮:“这里面记着,我今年试种的二十亩地,从播种到采收,每天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啥时候防病虫害,都写得清清楚楚。
最终亩产五千二百斤,比普通土豆的三千斤多了两千二百斤,按今年的市价,一亩多赚一千七百六十块,二十亩总共多赚三万五千二百块。”
他翻开账本,指着里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手绘的长势图:“您看,这是4月15日的记录,播种后第七天,脱毒苗全出齐了,普通苗只出了八成;这是6月2o日,脱毒苗开花五簇,普通苗只开了两簇;这是9月5日,采收时的产量记录,每一块地的收成我都称了,记在这儿。”
陈老五凑过去看,账本上的字工工整整,数字清晰,还有用红笔标注的重点,不像是假的。
可他还是有点不放心:“就算今年好,明年也不一定啊,天有不测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