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看向春花,眼里满是期待,“咱们现在有两亩地,明年春天再租八亩,凑够十亩,全种上土豆和红薯。
土豆供市,红薯可以做成红薯干、红薯粉,拿到镇上的特产店卖,说不定还能卖到县城去。”
春花愣了一下,随即也兴奋起来:“十亩地?那可不少呢,咱们俩能忙得过来吗?”
三秒想了想,说:“忙不过来就雇人,村里好多老人闲在家里,咱们给他们开工资,请他们来帮忙种、帮忙收。
这样既能让他们多份收入,咱们也能轻松点。”
“这个主意好!”
春花拍了下手,“张婶家的老伴儿,还有李叔,他们都种了一辈子地,有经验,要是能请他们来帮忙,咱们的庄稼肯定能长得更好。”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手里的苹果都忘了吃,只顾着跟三秒盘算:“咱们还得买些新的农具,现在的锄头、镰刀都旧了,十亩地用这些肯定不行。
还有灌溉的设备,得装几台抽水机,不然浇水太费劲儿了。”
三秒点点头,把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说出来:“先得跟村里申请租地,村西头那片荒地,去年就没人种,咱们可以租下来,开垦一下就能种庄稼。
然后是农具,明天我去镇上的农机站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播种机、收割机,要是能买到二手的,还能省点钱。
灌溉的话,就装两台抽水机,再修几条水渠,把水引到地里,这样浇水就方便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起劲,连夜里的凉意都忘了。
春花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借着手机的光,把两人说的想法一条一条记下来,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
“这样记下来,明年春天就不会忘了。”
她一边写一边说,嘴角一直带着笑。
三秒看着她低头写字的样子,手机的光映在她脸上,柔和得很。
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春花的情景——那是去年夏天,他去春花的水果摊买西瓜,春花正蹲在地上给西瓜贴标签,额前的碎被汗打湿,却笑得格外甜。
那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年后,他们会一起种土豆、一起巡地,还会一起规划着扩种十亩地,把生意做到县城去。
“对了,咱们还得给土豆和红薯起个名字,就像那些名牌产品一样,有个自己的牌子,这样市和特产店也愿意要。”
春花忽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
三秒想了想,笑着说:“叫‘田埂香’怎么样?咱们的土豆和红薯都是种在田埂边的,带着地里的香味,听着也亲切。”
“‘田埂香’,好名字!”
春花把这三个字写在本子上,还特意画了个小太阳,“以后咱们的土豆袋子上、红薯干的包装上,都印上这个名字,让大家都知道,咱们镇上有好庄稼。”
两人又聊了会儿,春花忽然想起地里的红薯,赶紧站起身:“光顾着说扩地的事,忘了去看红薯了,咱们得赶紧去看看,别被田鼠啃了。”
三秒也跟着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提起放在旁边的竹筐:“走,去看看,要是熟了,咱们今天就挖几个回去煮着吃。”
两人沿着田埂往红薯地走,夜里的风更凉了,吹在脸上像贴了片薄冰。
但他们俩心里都热乎乎的,刚才聊的那些规划,像一团火,在心里烧得旺。
春花手里拿着手机,屏幕亮着,照着前面的路;三秒走在她旁边,偶尔会扶她一把,提醒她小心脚下的石头。
“你说,咱们明年扩了十亩地,能像赵老板说的那样,供上县城所有市吗?”
春花忽然问,语气里带着点不确定。
三秒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能,只要咱们好好种,好好干,肯定能。
爷爷以前说,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好,它就会给你好收成。
咱们只要用心种庄稼,肯定能把‘田埂香’卖到县城去。”
春花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的不确定一下子消失了。
她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手机:“嗯,咱们一起好好干,肯定能成。”
两人走到红薯地边,借着手机的光,能看见红薯的叶子已经泛黄,有些叶子都蔫了,这是红薯成熟的迹象。
三秒蹲下身,拨开叶子,用手摸了摸土里的红薯——能摸到圆滚滚的形状,个头还不小。
“熟了,咱们挖几个回去。”
三秒说着,从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