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笑了:“你这心思,比姑娘家还细。”
她放下饭盒,“快吃饭吧,给你带了新蒸的红豆馒头,尝尝。”
三秒带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甜甜的红豆沙混着麦香,在嘴里化开,像把日子都泡甜了。
他突然想起爷爷以前总说:“红豆要慢慢熬,日子要慢慢过,急不得。”
红豆花期快过的时候,四爷爷又来了。
这次他没看花,看的是豆荚——原本小小的嫩荚,已经长得指节长,鼓鼓囊囊的,透着淡淡的绿,隐约能看见里面的红豆轮廓。
“成了。”
四爷爷摸了摸豆荚,满意地点点头,“看这饱满度,亩产少说有百斤,够你熬好几锅红豆粥了。”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三秒带,“这是我留的老红豆种,比你爷爷的还早一辈,明年混着种,能改良品种,颗粒更饱满。”
三秒带接过布包,沉甸甸的,像捧着份沉甸甸的嘱托。
“谢谢您,四爷爷。”
“谢啥,”
四爷爷摆摆手,“好种子得传下去,不能在咱手里断了。
你爷爷要是知道你种红豆,不定多高兴呢。”
他慢慢往回走,拐杖戳在地上,出“笃笃”
的声,像在跟土地打招呼。
三秒带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地角的红豆,突然明白——这些老品种的庄稼,不只是用来吃的,更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绳,一头拴着爷爷、四爷爷他们的岁月,一头拴着他和春花的日子,让望海坡的故事能一代代传下去。
红豆花彻底谢了的时候,三秒带把字典里的标本取了出来。
花瓣已经压得平整,颜色变成了淡淡的粉紫色,像褪了色的旧照片,却依旧能看出当初的鲜活。
他找来个相框,把标本放进去,挂在堂屋的墙上,正好对着门口,一进门就能看见。
“这花真好看。”
二柱子来借锄头,看见相框里的红豆花,忍不住说,“比我媳妇绣的花都好看。”
三秒带笑了:“等明年开花了,给你媳妇摘几朵,让她照着绣。”
“哎,好嘞!”
二柱子乐呵呵地走了。
秋收的时候,地角的红豆果然没让人失望。
三秒带和春花蹲在地里,一株株地摘豆荚,饱满的豆荚被剥开,露出里面红彤彤的豆子,像撒了把红玛瑙,闪着光。
“真饱满!”
春花捏着红豆,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四爷爷说得真准。”
三秒带没说话,只是把红豆一颗颗装进布袋里,动作轻得像在收捡珍珠。
他知道,这些红豆里,藏着爷爷的影子,藏着四爷爷的经验,藏着淡粉色的花期,藏着望海坡土地上,那些不声不响却从未断过的念想。
收完红豆的那天晚上,三秒带熬了锅红豆粥,盛了一碗给四爷爷送过去。
老人喝着粥,看着墙上的红豆花标本,眼睛亮闪闪的:“这粥,有你爷爷当年的味儿。”
三秒带坐在旁边,听着四爷爷讲过去的事,讲爷爷种红豆的诀窍,讲望海坡以前的红豆集市,心里暖暖的。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红豆花标本上,像是给这淡粉色的记忆,镀上了层银辉。
他突然觉得,这红豆花标本挂在墙上,不只是为了看,更是为了提醒自己:日子就像红豆,要慢慢熬,才会甜;念想就像这花,就算谢了,也能变成标本,留在心里,陪着日子一起往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