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让风顺利地穿了过去,障子后面的玉米苗只是微微倾斜,根须还牢牢地扎在土里。
“三秒!
快过来!”
爷爷的声音从障子后面传来,老人正用麻绳加固被风吹松的木桩,手里的手电筒光柱在黑暗里晃,像颗跳动的星。
三秒咬着牙跑过去,帮爷爷扶住木桩。
风从障子的缝隙里钻进来,带着股草木的清香,竟不像刚才那么凶了。
“这……这咋没塌?”
他的声音颤,既心疼自己的苗,又佩服爷爷的障子。
“顺向的障子能跟着风向摆,卸了风的劲儿。”
爷爷用肩膀顶住木桩,麻绳勒得他脖子上的青筋突突跳,“留的缝隙能让风慢慢过,不会形成回旋风。
你那垂直的障子,把风全挡住了,力全憋在障子上,不塌才怪。”
风里夹杂着雨点,打在脸上冰凉。
三秒看着爷爷的障子,那些看似松散的枝条,其实暗藏玄机——粗的杨树枝当骨架,细的柳条编网,玉米秸秆填缝隙,既柔韧又结实,像件能屈能伸的铠甲。
“咱先把你的苗扶起来。”
爷爷的声音在风雨里显得格外沉稳,“能救一棵是一棵。”
后半夜,爷孙俩在风雨里抢救玉米苗。
三秒扶苗,爷爷培土,动作默契得像演练过千百遍。
被压坏的苗心疼得让人掉泪,可抢救出来的那些,根须还紧紧抓着泥土,让人心里存着点希望。
天亮时,风停了。
三秒看着自己那片狼藉的地块,再看看爷爷那片基本完好的玉米苗,忽然觉得手里的手电筒格外沉。
他想起自己拍着胸脯说“科学证明”
的样子,想起爷爷说“顺着山势搭障子”
的话,脸上火辣辣的。
“爷,我错了。”
他蹲在地上,声音闷得像被土埋着,“我不该不信你的话。”
爷爷坐在地埂上,掏出旱烟袋,却没点燃。
“不是让你全信我。”
老人看着远处的山口,“是让你信这山谷的脾气。
书是死的,风是活的,种地得看天、看地、看风向,不能死搬教条。”
阳光爬上爷爷的白头,把那些银丝照得亮。
三秒看着爷爷那道还立着的防风障,枝条上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串晶莹的珠子。
他忽然明白,那些看似歪歪扭扭的南北向障子,藏着爷爷对山谷风最透彻的理解——不是对抗,不是拦截,而是顺应,是用最柔软的方式,给苗最坚实的守护。
风又起了,这次很轻柔,顺着爷爷的障子缝隙溜过去,玉米叶沙沙地响,像在说谢谢。
三秒站起身,拿起一根没被折断的竹竿,心里想:今天,得学学怎么顺着山势搭障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