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寂静后,田间地头爆出震天的欢呼声!
许多老人跪在田埂上,对着京城方向磕头,高呼:“青天大老爷!
摄政阁万岁!”
里正拿着官府新的田亩册和税单,挨家挨户讲解。
原本死气沉沉的村庄,仿佛被注入了活水,久违的笑声和希望,重新出现在农人们饱经风霜的脸上。
一些原本打算卖田逃亡的农户,悄悄收起了地契。
减税?是给老百姓红包!
地主老财们,该你们放血反哺社会了!
新政三:工商激励——降低门槛,示范引领
在经济领域,新政同样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由云舒主导,摄政阁颁布《振兴工商令》:
“降低市舶关税,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利司’,保护能工巧匠之创新,凡有新式机械、改良工艺,经核定,给予专营之权或重金赏赐!”
“裁撤部分关卡杂税,严禁地方胥吏额外勒索商贩!”
同时,侯府麾下的“蜂巢”
商会,成为了最好的示范样板。
京郊新建的“雷鸣庄”
工坊区,不再仅仅秘密生产军械,而是公开招募流民和工匠,采用流水线作业,大规模生产质优价廉的棉布、铁器、玻璃等民用商品。
工坊实行“基本工钱+绩效奖励”
,工匠积极性空前高涨。
“惠民医馆”
也开始规模化种植和炮制药材,并尝试建立一套普惠的医疗保险体系。
这些举措,冲击着“重农抑商”
的传统观念,为帝国注入了商业活力和科技动力。
虽然触动了传统手工业行会和部分权贵的利益,但在摄政阁强大的武力背书和云舒雄厚的资本支持下,反对的声音被强行压制了下去。
一位老织匠看着“雷鸣庄”
工坊里飞转的新式织机,一天织出的布匹比他一个月还多,先是震惊,继而陷入深深的忧虑和迷茫。
而他的儿子,却两眼放光,拼命想挤进工坊当学徒,学习新技术。
父子间的争执,成了这个变革时代最微小的缩影。
萧绝站在高高的端门上,主持着新政颁布的盛大仪式,接受着万民的欢呼。
他享受着这种被拥戴的感觉,但内心深处,却有一丝不安在蔓延。
这些政策的核心,都深深烙印着云舒的意志。
他这位摄政王,更像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传声筒。
谢景行则坐镇元帅府,他的任务更直接:确保任何敢于武力反抗新政的势力,都被瞬间碾碎。
几起地方豪强试图煽动民变、抵制清丈田亩的事件,被他以雷霆手段镇压,参与者皆被枭示众。
他用冰冷的刀锋,为新政的推行扫清了最野蛮的障碍。
云舒站在定国公府的最高处,俯瞰着逐渐焕生机的京城。
林嬷嬷递上各地传来的初步反馈:豫州新税制推行顺利,民心安定;江南丝商对降低关税反响热烈;工部匠作监开始效仿“雷鸣庄”
的管理方法…
她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平静。
“这才是开始。”
她轻声道,“接下来,该修律法、兴教育、筑道路、治江河了…”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告诉下面,改革必有阻力,触碰利益如杀人父母…若有冥顽不灵者,不必手软。
用他们的尸骨,为新政铺路。”
万象更新?是帝国硬核重启!
旧程序(既得利益集团)敢弹窗阻止?直接任务管理器结束进程!
夕阳的余晖洒在新开张的市集上,商贩的吆喝声、工匠的敲打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
京城,这座古老的帝都,仿佛一个久病缠身的巨人,在经历了一场刮骨疗毒的大手术后,终于开始焕出新的活力。
新政的种子已经播下,它们能否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生根芽、开花结果,尚未可知。
旧势力的反扑、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无数的挑战仍在前面。
但无论如何,改变已经生。
万象更新,始于足下。
而掌握着方向盘的,是那个年仅十八岁,却已搅动天下风云的…幕后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