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中途找机会退场就可以了。”
“如果全程参与下来的话,就要到比较晚了,会影响到你们明天开学上课。”
王副主任知道三个人的学生身份,考虑得比较周全一些。
于是三个人就先去挑选大头娃娃的头套。
社火表演的那种大头娃娃头套,造型比较夸张,重点突出头部特征,一般来说就是小辫子、小嘴巴、大眼睛、红脸蛋,主打一个憨态可掬。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的古老文化传统。”
“早几十年,我们这种头盔都是土法自制的,现在很多都是买现成的,会这种制作工艺的匠人也不多了。”
看着他们挑选大头娃娃头套,王副主任忽然有点儿感慨,在一旁给他们讲述这些头套面具的历史。
“这些都是塑胶制品吧?”
“听说以前的头套面具都是用纸糊的?”
叶开对这些东西也非常感兴趣,毕竟徐教授还给她布置了一个拍照的任务,他在挑选的同时就用相机给这些头套拍了许多特写。
“是啊,以前都是自己用纸糊的。”
王副主任点头肯定道。
其实做这种东西的过程倒也不复杂,先在地上栽一个粗木桩,不要太高,相当于人蹲坐的高度。
在木桩顶部用纸筋泥做一个人头模型,鼻子要高,眼窝和耳朵、嘴巴都要夸张一点儿,然后遮阴晾干备用。
然后就准备柔软废纸一厚叠,许多张,白纸数张,清水一盆,面粉少量。
将废纸在清水中浸湿,紧贴泥人头模型糊贴约四层以后,将面粉烧成浆糊,兑入清水盆中搅匀,越稀越好,然后将废纸在稀释浆糊中浸过,继续糊贴在泥人头模型上,约摸达到筷子厚时停止,晾干。
等到人头模型上的纸干燥后,糊贴白纸,仍用稀释浆糊。
等干后,在头顶粘上小发辫,画上头发、眉毛、眼睛、嘴唇,用色彩突出鼻子、耳朵的特点。
在眼珠、鼻孔处挖出指尖大的小孔。
这四个小孔供戴大头娃娃面具的人窥探身外和呼吸通气。
最后就是把糊好的面具摘下来,先在脑后脖部自下而上剪一道竖缝,因为内三层废纸是清水糊的,不沾,所以比较好摘。
摘下来之后用线针把切口缝住,再用白纸把里面糊好,染上和周围一样的肤色,用剪刀剪齐面具脖子部边沿即可使用。
“这种大头娃娃头套,以前都是自己做的,主要是节约费用。”
“不然的话,每次社火表演用到的头套都有上百个甚至更多,每个头套至少上千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前我就自己做过两、三次,只要不是被人故意损毁,妥善保存的话,这一个头套能用好多年呢。”
想起以前的时光,王副主任一时之间也有点儿唏嘘起来。
要办社火表演,这种传统的大头娃娃头套自然是最有时代感的,比后来买的那些塑胶头套更受欢迎。
但是这东西的份量确实也不轻,可以说是扛在肩膀上的,没有点儿力气也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