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由校扫一眼温体仁和周延儒,对身后的心腹和学生说,「朕连兴大案,江南缙绅世家被问罪者数以万计。
世人说朕的杀心堪比太祖皇帝。
你们说说,朕严惩这些不法,誓要把他们连根拔起的底气在哪里?」
顾炎武抢着说:「在江南织造局丶吴淞船厂以及其它工商雇佣的数以十万计的工人。」
「对。朕把抄没地方缙绅世家的资产收上去,除了重新改变经营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把这部分钱财,以雇佣的方式分给数以十万计的工人。
此前那些缙绅世家,指摘朝政,底气十足,为何?因为东南财货资源过半掌握在他们手里,靠他们吃饭的百姓数以十万计。
但是江南织造局的上海棉纺厂兴起后,他们的根基开始动摇...」
黄宗羲和顾炎武听到这里,对天启七年的奴仆佃户暴动案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由校继续说:「此前朕跟你们说过,权财收上来后,调整经营方式,确定所有权丶经营权和利益分配后,就要重新把财富分配下去。
大明不会采取完全放开的方式去重新分配财富,因为那样只会培养出拥有巨量财富丶难以控制商绅。
大明只会采取这种有序分配的方式。先以官办工商企业占行业主体,鼓励和扶植民间工商者补充经济。
等到大明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开始第二阶段的财富分配,那就是官办企业掌握煤铁机器造船等国之重器的重工业。
大部分轻工业完全放开,除了鼓励扶植民间工厂做大做强外,比如官办的丝绸丶棉纺工厂,会以某种方式,把所有权丶利益分配权从官府手里转移到更多的百姓手里...」
历史上趁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英国资本主义,对国外的殖民地残酷盘剥,对国内的百姓也是一点不手软。
《雾都孤儿》等描写那个时代的小说里,描写伦敦有许多孤儿院,专门大肆收揽穷人家的孩子。
是那时的英国资本家有善心吗?
不,是因为英国当时允许大规模用童工。
在许多不需要体力,只需要技巧的工厂工位,这些孤儿非常受欢迎。
工厂主用比普通工人工钱少得多的微薄薪水,雇佣孤儿院的孤儿。
孤儿院只需要给孤儿胡乱做一两顿饭,薪水大部分落在院长的口袋里。
当时有个调查,说伦敦孤儿院的孤几寿命,平均不会超过十二岁。但是无所谓,死了就往郊外一丢,反正穷人家养不起的孩子源源不断。
大明需要这样的工业革命?
要是大明也来一次这样的工业革命,那自己不就白穿越了。
自己有很多选择,时代留给占据先机的大明有很多条路,为什麽要选最辛苦险恶的那条呢?
黄宗羲丶顾炎武丶黄尊素和堵胤锡听完后,心里更加有数。
温体仁和周延儒听得有些糊涂,不过两人的心思本就不在这里。
刚才温体仁的眼神,周延儒早就看在眼里,只是不动声色。
不想做阁老的文官不是好文官,不想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