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实事政绩,两人逐渐产生的分歧。
原因就包含在杨涟刚才的那番话里。
杨涟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他认为做官只需务虚就可,清廉公正,坚持天理正道,教化万民,遵循纲常,自会天下他太平左光斗却认为治政需要脚踏实地..,
后来两人在朝中被卷入党争,比如天启四年春,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意属同乡好友阮大,上下奔走,忙活得七七八八,甚至都写信给阮大铖,赶紧来京递补。
不想杨涟等人却属意好友魏大中,也在上下奔走。他跟东林党大佬赵南星丶高攀龙走得近,更得他们喜欢,于是得到了大力支持。
尤其是赵南星时任吏部尚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等到阮大铖接信从南京兴冲冲地跑到京师,发现吏部给事中被截胡给了魏大中。丢给他的只是工部都事中。
真是太欺负人了!
两人渐行渐远,但是在弹劾魏忠贤一事上又走到了一起。
两人一起下了诏狱,差点都没命。
死里逃生后,两人悍悍相惜,关系似乎又恢复到中进士时那样亲密无间。
只是分别数月后再见面,左光斗发现,自己确实跟杨涟不是一路人!
左光斗不动声色地打断了杨涟的侃侃而言。
「大洪兄,我听说你上月上疏,为秦州丶凤翔和兴平等地士绅梁国富丶金守训丶杨观涛等人辩解?」
山西有范永斗丶王登库丶靳良玉这样贾于边城,以信义着称蒙古和女真的晋商,陕西也有专做边关外贸的秦商。
只是秦商更简单粗暴些,缙绅世家直接下场,派族人亲友开设商号,囤积粮食丶茶叶丶丝绸丶
棉布等货物,出边关向西转卖给青海土默特蒙古人,以及嘉峪关以西的罕东丶曲先丶阿端丶赤斤蒙古人部和哈密高昌。
向北卖给鄂尔多斯和河套蒙古人部落。
铁器丶兵甲等违禁物,他们自然也没有少卖。
朱由校成立制置司西北局,以王家桢丶洪承畴主持陕西丶甘肃丶宁夏边事戎政,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严查边贸,尤其是违禁货物出关。
梁国富丶金守训丶杨观涛等十一家陕西甘肃的缙绅世家被逮了个正着。
法司正在按律法严惩不殆,杨涟却上疏一封,为梁国富等人辩解鸣不平。
杨涟不在意地说:「正是。杨某秉承天理公道,见到不平之事,当然要鸣冤申曲!」
左光斗惊讶地说:「梁国富等人违禁走私,贩卖铁器兵甲,以及粮食药材给青海丶肃西丶河套的蒙古人,这不仅有违国法,还是资敌之举!
有何冤屈要鸣申?」
杨涟大义凛然道:「共之此言差矣!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梁国富等人完全是出于利国益民啊!」
什麽!
违禁走私是利国益民?!
左光斗彻底被惊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