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羲说了「皇帝才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喊出了「天下兴亡丶匹夫有责」。
(朱由校不知道的是,这句话是后人提炼的,原句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至于王夫之,不好意思,他一直认为跟王船山是两个人,只是傻傻的分不清哪个是明朝的,哪个是清朝的...
现在朱由校却惊喜地发现,他们居然都好年轻啊,最大的黄宗羲都才十五六岁。
年轻好啊,思想还没成形,都是可塑之才!
这三位能在历史上成为影响后世数百年的思想家,说明天赋异禀,底子好。
只要好生培养,未尝不能成为弘扬自己显学的思想家。
想到这里,朱由校看向黄宗羲的目光更加和蔼可亲。
...救国济世的道理越辨越明。
朕虽然写出《科学方法论》丶《万物易证法》等笔记,但是朕也知道其中缺陷多多,有个人的偏见和短识。
发表出来,就是希望跟天下大才们一起讨论争辩。不仅理论争辩分明,朕还希望积极实践,在实践中去验证...」
黄宗羲心中的跃跃欲试终于被朱由校的一番话揭开了盖子,他扭着屁股,嘴里巴拉巴拉开口。
「皇上,学生觉得这实践检验真理是天才之说。以前大家争辩时引经论据,谁背的书多,引论的经典多,谁争得赢。
可是这样争赢了有什麽意义?
学生觉得此前儒理之学,一直虚无不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切实的对错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嗓门大谁就是对的。
这样争论出来的不叫真理,只能是假理,早晚原形毕露。
现在皇上提出以实践检验对错,这就切实了,就如民间谚语,是驴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学子学习知识,应以治事丶救世为急务,方不离经世致用之本。」
不错,不错!
能想到这一点,比许多儒生士子强多了。
果真还是年轻好,思想有活力,容易接受新事物,被朕的显学一引导,这麽快就引出经世致用的观点来了。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对黄尊素说道:「真长先生,你家麒麟子必定会光耀门庭,成为一代国士。」
能不能光耀门庭,成为一代国士,还不是皇上你一句话。
黄尊素恭声答道:「犬子年少不经事,还需要多读书...」
顿了几秒钟,黄尊素又补充了一句,「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所长进,不负皇上期望。」
朱由校继续说道:「真长先生,太冲能有如此天赋,与你的教诲离不了干系。
朕读过你的读书笔记,圆融大成,不是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是写不出这样的笔记,
先生大才,让朕刮目相看。」
圆融大成的意思就是黄尊素能把自己那些现代思想的本质核心,用当下的言辞说出来,还引经论据,论证得头头是道。
你暂且不要说他是不是真心赞同那些思想,就问你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