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再给你补充两条。」
「奴婢恭请皇爷教诲。」
「万历四十五年(1617),袁世振以按察使疏理两淮盐政,任盐法道。
当时官收场盐不够,普通商人久候无盐。
为疏销积引,他向朝廷提议,立『纲盐法』,将各商所领盐引分成十纲,编成纲册。
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也就是凭积存的旧引支盐运销。另外九纲用新引,即由商人直接向盐户收购运销。
从此官府不收盐,收买远销权都归于商,并得世袭。
袁世振经营两淮盐政四年,计助边饷及纳交太仓的款银达四百馀万两,得神宗皇帝降敕嘉奖。」
说到这里,朱由校看着魏忠贤,意味深长地问:「朕记得袁世振在天启元年,有御史弹劾他纵子纳贿?」
魏忠贤马上答:「回皇爷的话,那位御史是奴婢指使的,因为袁世振之子在京师开了一家店,利用两淮盐商的关系,贩运江南珍货,明抢我福吉店的生意。
奴婢一不做二不休,寻了一位两淮地方的御史,知道些内情,就上疏弹劾。
皇爷,后来都察院查核袁世振,确实有纳贿行为,共计四千三百两银子,是他儿子到京师开店的本钱。
最后还是两淮盐商代为缴纳赃款,袁世振被判削职还乡。」
朱由校笑了。
袁世振父子有没有纳贿,看两淮盐商代为缴纳赃款就知道。
他们父子俩要是公廉无私,督促两淮盐商守法经营,那就是在挡盐商的财路,早就恨得牙根直痒痒,怎麽还会替两父子代缴赃款。
两淮盐商又不是袁世振父子的亲粑粑。
不过袁世振身为两淮盐法道,躺在金山银山上,居然只纳贿四千三百两银子,还要靠他儿子在京师开店赚钱养家,如此一比又觉得他很清廉。
不过袁世振提出的这个纲盐法,在朱由校看来,有大问题!
朱由校哈哈大笑:「袁世振断福吉店的财路,你就断他的仕途。魏忠贤,朕把宝和店交给你打理,还真没错。」
本朝的万历帝没有搞统筹处丶输捐局和少府监,但他拥有六家皇店。
名字分别为宝和丶和远丶顺宁丶福德丶福吉丶宝延,这六家店铺就开在东安门外戎政府街上,占据东城繁华地带。
根据朱由校的理解,那就是皇祖万历帝开的大卖场,里面米丶面丶油丶茶丶丝丶布丶肉丶兽皮丶玉丶家畜丶药材丶宝石等货品,应有尽有!
而魏忠贤的官衔全称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差丶掌惜薪司丶内府供用库丶尚宝监印丶司礼监秉笔丶总督南海子丶提督宝和等店太监。
正好是宝和六店的「总经理」。
「忠贤,你这个宝和六店总管事,也算尽心尽责。
那你知不知道这宝和六店的来源?」
魏忠贤咽了咽口水。
皇爷,奴婢读书少,怎麽会知道宝和六店的来源?
奴婢只知道,谁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