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到,除了原本那些或粗或细、或明或暗的因果线之外,就在不久前,一条新的、散着柔和而尊贵淡金色光泽的因果丝线,悄然连接在了他的因果根源之上。
这条丝线,似乎与这片内门天地,与眼前的师尊,有着某种关联。
“果然……是因果之道。”
道木那平静无波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陈三七的沉浸。
声音中,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确认与了然。
陈三七闻声,立刻收敛心神,将那弥漫的因果之力缓缓收回体内。
那种然物外的状态如潮水般退去,他的气息重新与外界相连,意识也彻底回归现实。
他看向蒲团上的师尊虚影,心中积累的关于法则的诸多疑惑,此刻再也按捺不住。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恭敬地问道:“师尊,弟子愚钝,对法则之力尚有诸多不解,恳请师尊解惑。”
“讲。”
道木言简意赅。
“弟子想知道,何为法则?为何元婴之境,常人难以领悟?而李辰师弟与弟子,似乎又有所不同?”
道木虚影微微波动,似乎是在组织语言,随后,那飘渺的声音缓缓道来,为陈三七揭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层面:
“法则之力,究其根本,乃是此方天地固有规则的一种体现,亦是生灵与某种规则之间亲近状态的显化。”
“或许可以这般理解:你自身的存在,与天地间运行的某项特定规则,产生了极高的契合度,从而能模糊地感知到它的存在,理解它运行的某种状态与规律,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借用它的力量,干涉现实,为你所用。”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凝重:“然而,借用的前提,是承载。
若你完全掌握某一条‘道’,即一条完整的法则,理论上你可以借用其所有的力量。
但前提是,你自身的‘容器’——也就是你的生命本源、灵魂强度、修为境界——必须足够强大,能够承载这股力量。
否则,妄图驾驭越自身极限的法则之力,唯一的下场,便是被狂暴的‘道’之力量撑破,形神俱灭。”
“这便是为何,寻常元婴之境,根本不会,也无法去感悟法则之力。”
道木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陈三七的元婴,“因为元婴修士的‘容器’太过脆弱,即便是最微弱、最表象的一丝法则之力,都足以将其彻底撑爆,更遑论引动借用。”
“但,天地间总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他继续解释道,“若某个生灵,其本质、其灵魂、其经历,与某条‘道’的契合度天生极高,高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那么,他便能在元婴这般弱小的境界,提前模糊地感应到这条‘道’的存在,并极其艰难地,借用其微不足道的一丝力量。
李辰之金之法则,你之因果,皆属此列。
此为缘法,强求不得。”
道木接着阐述了后续的修行路径:“而当修为达到炼虚之境时,修士的生命本质生跃迁,‘容器’足够坚固,届时,几乎所有修士,都能凭借自身之道途与积累,感悟到与自身最为契合的‘道’,开始真正接触法则之力。”
“炼虚往后的修行,便不仅仅是修炼己身能量,更重要的,是修炼自身所契合的‘道’。
对‘道’的领悟越深,进展越快,实力便越强,对法则之力的运用也越精妙恐怖。”
他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悠远:“传闻中,若想登临那虚无缥缈的仙位,其中之一,便是必须完整地领悟、掌控一条法则,也就是一条完整的‘道’。
继而以此‘道’淬炼真灵,褪去凡胎,方能铸就仙基,登临仙境。”
“不过,”
道木语气微顿,“一条完整的‘道’,何其艰难浩瀚?古往今来,能掌控其十之一二者,已足以纵横此方天地,难逢敌手了。”
陈三七听得心潮澎湃,但又抓住了另一个关键点,他再次恭敬请教:“师尊,那法则之间,又有哪些区分?是否如典籍所载,分阴阳、五行、时空等等?”
听到这个问题,道木虚影似乎出了一声极轻的笑声。
“非也。”
他否定了陈三七的猜想,“法则的区分,并非按你所想的属性类别那般。”
“法则,以其作用形式与涉及层面,可分为两大类别:物质法则与维度法则。”
“物质法则,即其力量的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