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准备。
他收敛心神,将目光投向了那颗反射着皎洁光辉的银白星球——月球。
那里,将是他的第一个舞台,也是解决地球能源和生存危机的关键。
……
接下来的日子,陈三七化身为了宇宙版的“东风快递”
,使命必达,而且是高效率、无视环境、人形自走的重型工程单位。
他先抵达了月球预设的“广寒宫”
基地选址——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边缘的一处相对平坦、地质稳定,且根据月球样本数据和远程勘探显示,下方可能蕴藏较丰富“星尘共鸣矿”
的区域。
没有盛大的奠基仪式,没有冗长的动员讲话。
陈三七直接开始了工作。
第一步,平整场地,构建基础防护。
他悬浮在月表上空,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覆盖了数平方公里区域,理清每一块岩石的结构和位置。
随后,他并指如剑,引动金丹引力场,无形的力量如同巨大的犁耙和压路机,将凸起的环形山边缘削平,将巨大的岩石碾碎、压实,清理出大片平整坚实的基地地基。
接着,他调动真元,混合着从地球带来的特种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其中掺入了少量导灵合金粉末),在地基上“打印”
出基地主体结构的能量引导脉络和初步的强化骨架。
这个过程,比任何重型机械都快了何止百倍。
第二步,建立能源核心与生命维持系统。
他从带来的特制密封箱中,取出了第一批关键设备——小型化的聚变-灵能引擎原型机,以及配套的空气、水循环系统核心模块。
这些设备沉重而精密,原本需要复杂的太空吊装和舱外作业,但在陈三七手中,它们如同轻盈的积木。
他徒手将这些数吨重的设备精准地安放到预定位置,用真元丝线般渗透进去,完成内部管线的初步对接和能量回路激活。
当那台小型聚变引擎出低沉的嗡鸣,稳定地输出能量,为基地带来第一缕人造光明和基础电力时,远在地球指挥中心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这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次建立了不依赖地球持续补给的自持能源点!
第三步,布设通讯与防御阵列。
他将在近地轨道组装好的大型通讯天线面板和一些简易的灵能探测传感器,如同插秧一般,精确地布置在基地周围的关键点位,并用自身真元为其完成“启灵”
,确保与地球的联络畅通,并能对月球周边空域进行初步监控。
许多在地面上需要庞大团队、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初期建设工作,在陈三七非人的能力和效率下,以肉眼可见的度推进着。
他几乎不需要休息,恒星金丹时刻从太阳汲取着微薄但持续的能量补充,让他能够长时间维持高强度作业。
只有在进行极度精细的能量回路微调时,他才需要调用自身储备的真元。
他的存在,极大地鼓舞了后续通过重型运载火箭陆续抵达的工程团队。
当第一批工程师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踏上月球表面,看到那已然初具雏形、闪烁着稳定光芒的基地核心舱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看向陈三七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仿佛在看一尊活着的神只。
陈三七没有在意这些目光,他沉浸在建设和不断适应、优化自身能力的快感中。
他越来越熟悉在太空环境中运用力量,对恒星能量的吸收效率也在实践中缓慢提升。
他甚至开始尝试,在月球较低的重力环境下,结合自身引力操控,进行更远距离、更低能耗的“月面飞行”
,为后续可能的“曲率瞬移”
积累数据。
然而,平静而高效的基建时光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广寒宫”
基地核心舱室完成密封,内部大气、温度调节系统正式启动,批常驻工程师即将入驻的前夕,一道来自地球指挥中心的最高优先级加密通讯,直接接入了陈三七在月球基地临时办公室的个人终端。
通讯界面那头,是赵宇凝重无比的面孔,背景似乎是深空监测中心的主屏幕。
“老陈,”
赵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和紧张,甚至忘了使用正式的称呼,“我们监测到一个……不之客。”
他切换了画面,主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