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田之内,筑基圆满的液态真元如同浩瀚的银色海洋,波澜壮阔,能量充盈。
意念一动,真元便应声而起,澎湃涌动,显示出极高的活性和控制度。
从能量储备和操控精度来看,一切正常,甚至比刚筑基圆满时更加深厚。
但是,当他尝试进行一些极限操作时,那种不协调感便再次出现。
例如,试图将真元在百分之一秒内于指尖完成九次不同频率的震荡,或者在经脉末梢模拟出最精微的符文结构时,真元的流转总会出现一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迟滞和“虚浮”
感。
仿佛这身磅礴的真元,并非完全由这具身体自然而然孕育而生,而是某种……被“填充”
进来的强大能量,与身体这个“容器”
之间,还存在着一层极薄的、难以言喻的“膜”
。
“怎么会这样?”
陈三七心中充满了疑惑。
自他从中年危机中获得传承,凭借科学思维破解修炼难题,一路突破到筑基期,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身体与真元一直是水乳交融,如臂指使。
为何在达到筑基圆满,触摸到金丹门槛时,反而出现了这种不匹配的迹象?
他仔细回忆每一个修炼的细节。
《勿我心经》强调中正平和,根基稳固,他自问每一步都走得极为扎实,从未贪功冒进。
利用科学仪器辅助修炼,也是为了更精准地控制能量,避免差错。
那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个可能性在他脑海中闪过:
“难道是身体本身还存在某种我未曾察觉的限制或者枷锁?”
他想到了人类基因中大量的非编码区,想到了那些被称为“垃圾dna”
的片段。
是否在这些看似无用的基因深处,隐藏着关乎生命层次跃迁的密码?末法时代,是否不仅仅是灵气稀薄,连人类自身的肉身,也因漫长岁月的演化或某种未知原因,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又或者,想要突破金丹,不仅仅是能量的积累和质变,更需要肉身这个‘鼎炉’达到相应的强度?”
金丹大道,顾名思义,是要在体内凝聚出一颗固态的、蕴含庞大能量与生命印记的“金丸”
。
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冲击和结构重组。
如果肉身强度不够,无法承受金丹凝聚时的恐怖压力,或者无法提供足够稳定和精密的“工作环境”
,那么失败甚至崩解就是必然的。
他现在感觉到的“隔阂”
,是否是身体在向他出预警——目前的“容器”
,还不足以承载“金丹”
这颗更高质量的“果实”
?
“肉身与真元,必须达到完美匹配、相互促进的状态,才能突破?”
这个念头让陈三七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传统的修仙理论中,虽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的说法,强调了精气神三者合一,但更多是侧重于能量和精神的修炼。
而对于肉身本身的锤炼,除了早期打基础和应对天劫时提及,在金丹这个关键节点上,似乎并未有特别强调。
但科学告诉他,结构决定功能。
一个不稳固的基础,绝不可能建立起高楼大厦。
难道自己一直忽略了肉身锤炼的重要性?以为凭借强大的真元和2o倍脑力,就能一路坦途?现在看来,修仙之路,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严谨。
每一个大境界的突破,可能都是对生命体全方位、多维度的彻底升华,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成为无法逾越的瓶颈。
这些问题如同纷乱的丝线,缠绕在陈三七心头,让他无法平静。
一方面,是外部迫在眉睫的、来自高等星际文明的生存威胁;另一方面,是内部关乎自身道基的、突如其来的根本性疑惑。
他走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为“广寒宫”
计划忙碌穿梭的人员和车辆,又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能穿透大气,看到那颗冰冷的月球和更遥远的、未知的威胁。
时间,依然紧迫。
但他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寻找外部能量源和科技突破,更迫切的,是解开自身修炼的谜题。
否则,即便有再多的星辰之力,再高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