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方向。”
他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了八个复杂无比、蕴含至理的能量结构模型——这正是他根据识海中那八个古老符文的启示,结合频大脑的推演,初步构建出的理论框架!
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展现出的复杂度和迥异于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已然让台下所有的科学家感到震撼与茫然。
“能量的高阶形态,并非只有‘活跃’与‘惰性’之分。
其本质,或许更接近于一种……‘信息’与‘规则’的具象化。”
陈三七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概念,“我们需要研究的,不再仅仅是能量的‘量’和‘强度’,更是其内在的‘序’和‘结构’!”
他指着那八个能量模型:“这代表八种不同的基础‘规则结构’。
我们的新目标,是尝试理解、模拟,乃至最终……人工构建出其中最适合‘灵气’生成或转化的那种稳定结构!”
“换句话说,”
陈三七的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句道,“我们要尝试——人造灵根,或者说,构建一个微型的、稳定的‘规则场’,使其能自地产生或转化出我们需要的那种活性能量!”
台下瞬间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疯狂而大胆的构想惊呆了。
这已经完全越了当前主流物理学的范畴,踏入了一个近乎神学的领域!
但陈三七没有给他们质疑的时间。
他迅将团队分成数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规则结构”
的理论计算、材料兼容性测试、能量频率模拟、以及微型化场域生装置的初步设计。
工作强度极大,要求极高。
陈三七身先士卒,几乎吃住在实验室。
他的频大脑如同永不疲倦的级计算机,同时指导着数个方向的研究,处理着海量的数据,不断优化着方案。
失败,依旧是主旋律。
人工模拟规则结构极其困难,所需的能量级别和精度要求高得离谱,经常导致实验装置过载烧毁。
材料的性能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但这一次,没有人气馁。
因为他们拥有最好的资源支持,最安全的实验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一个指明了前所未有方向、并能带领他们不断向前探索的领袖。
陈三七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看着全息屏上一次次失败后又重新开始的计算和模拟,眼神平静无波。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但他更知道,这是唯一正确的路。
重启的实验,不再是为了简单的证明,而是为了……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