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的介入如同在陈三七的研究道路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短短一个月内,一座全新的地下实验室在西南某处隐秘山谷中拔地而起。
这里的安保等级远以往,层层防护不仅针对物理入侵,更涵盖了电子战、信息战等多个维度。
站在崭新的实验室中,陈三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研究条件——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充沛的研究经费、顶级的科研团队支持,以及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陈教授,所有设备已经调试完毕,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恭敬地报告。
他是国安部特别技术处派来的助手,拥有量子物理和材料学双博士学位。
陈三七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精密仪器,最终落在一个重新建造的能量聚焦装置上。
这个新装置比之前的版本更加精密,融合了更多创新设计。
“开始第一次正式实验。”
他下达指令。
在新的实验条件下,研究进展神。
有了更精密的检测设备,团队能够捕捉到之前无法观测的微妙现象;有了更强大的计算资源,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幅提升。
最关键的是,在国安部的协助下,陈三七获得了访问某些特殊数据库的权限,其中包括一些从未公开的环境能量场监测数据和特殊材料研究报告。
这些资源如同拼图般,逐渐拼凑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
在一个深夜的数据分析会上,陈三七向团队展示了他的最新现。
“看这里,”
他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曲线,“在能量聚焦过程中,我们不仅观测到了能量强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量品质的变化。”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这是熵值测算结果。
在聚焦场的作用下,能量的熵值明显降低!
这意味着能量从无序态向有序态转变!”
团队成员们震惊地看着这些数据。
能量强度提升是一回事,但熵值降低则代表着质的飞跃!
“这就像”
一个研究员试图找到合适的比喻,“就像无序的热量变成了有序的激光!”
“正是如此!”
陈三七兴奋地点头,“我认为,所谓的‘灵气’,本质上是一种低熵态能量。
而修炼的过程,就是通过特定方法降低能量的熵值,使其变得可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
他进一步阐述理论框架:“自然界中的能量大多处于高熵态,难以被直接利用。
而通过外部干预——比如特定的几何结构、声波振动、甚至意念场——我们可以创造局部低熵环境,使能量从高熵态转变为低熵态。”
这个理论完美解释了之前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修炼需要特定环境?因为某些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较低的熵值;为什么意念能够影响修炼?因为意识活动可能产生特殊的低熵场;甚至为什么有些材料能够辅助修炼?因为它们可能具有降低熵值的特性。
“我将这个理论命名为‘熵减场理论’。”
陈三七在白板上写下核心公式:
Δs=k·1og(Ω_afterΩ_before)
其中Δs代表熵变,k是特定常数,Ω代表能量状态的可能配置数。
基于这个理论,团队开始设计一系列验证实验。
最重要的是一项名为“熵减场生成”
的实验,旨在人工创造低熵环境。
实验过程极其复杂。
需要精确控制电磁场、声波场、甚至量子场的参数,使其产生协同效应,最大程度降低局部熵值。
第一次全系统测试时,整个团队都屏息凝神。
当所有设备同时启动,中央实验区的能量参数开始生奇妙变化:能量强度缓慢提升,而熵值曲线则稳步下降!
“成功了!
熵值降低了o5!”
数据监测员激动地报告。
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人类次通过人工方式系统性降低环境熵值!
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随后的实验中,团队不断优化参数,熵减效果逐步提升:o8、12、17
最令人兴奋的是,在低熵环境中修炼的效率大幅提升。
陈三七亲自测试,现在最佳参数下,修炼效率比普通环境高出三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