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优化模型时,再次感受到了那个未知势力的干扰。
最先出现异常的是数据存储系统。
他存放在云端的部分数据遭到了加密攻击,幸好备份系统及时启动,没有造成损失。
然后是测量设备的问题。
他常用的几台精密仪器相继出现“故障”
,送修后却被告知“无明显问题”
。
最明显的一次是在某处山林测量时,他明显感觉到周围的电磁环境被人为干扰——某些频段的信号突然增强,严重影响了他的测量数据。
“这些人不想让我继续研究?”
陈三七皱起眉头。
在赵宇的帮助下,他加强了安全防护,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测量方法,甚至设计了一些反干扰措施。
但对方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有一次,他现自己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被植入了后门程序;另一次,他的电脑被远程操控,试图窃取研究成果。
“陈先生,对方的技术很专业,不是普通的黑客。”
赵宇请来的网络安全专家警告道,“看起来像是受过国家级别训练的人员。”
这个判断让陈三七深感不安。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卷入了一场出个人层面的博弈。
然而,压力之下,他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的决心。
“越是想阻止我,说明研究越有价值。”
他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研究策略:重要数据离线存储,分析工作在隔离环境中进行,实地测量时有人员陪同警戒。
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释放一些误导性信息:修改部分数据,伪造一些无关紧要的“现”
,甚至假装对某个错误的研究方向感兴趣。
这场暗中的较量让研究进度受到了影响,但也让陈三七学会了更加严谨和周密的研究方法。
一个雨夜,当他在分析一组新的数据时,突然有了一个意外的现:那些能量异常点(如古树周围)的环境参数,似乎遵循着某种特殊的数学规律!
他立即开始验证这个猜想。
果然,那些地点的地磁场波动、离子浓度分布、甚至地质结构,都显示出某种分形几何的特征!
“难道地脉能量场的分布符合分形规律?”
这个想法让他激动不已。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或许可以通过数学方法,预测出更多能量异常点的位置!
随后的几周,他完全沉浸在这个新方向的研究中。
通过复杂的分形几何分析和模式识别算法,他成功地从已有数据中提取出了地脉能量场的分布特征。
最令人兴奋的是,基于这些特征,他预测出了三个新的能量点位置。
实地考察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三个地点都具有异常的能量环境!
“数学的力量”
陈三七站在最新现的能量点中,感受着异常活跃的气感,心中充满敬畏。
通过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他不仅证实了环境对修炼的影响,更找到了一条理解和利用这种影响的科学途径。
这标志着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被动的观察测量,转向主动的预测和应用。
夜深了,陈三七仍在实验室中工作。
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记录着一个探索者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开古老的奥秘。
虽然外界干扰依旧存在,前路依然艰难,但数据的力量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