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最重要的——导航系统。”
他放大星图:“在折叠空间中航行,传统导航方式完全失效。
我们计划结合修真者的神识感知与现代量子定位技术,开全新的‘神识星图’导航系统。
但这需要至少化神期级别的神识强度。”
会场沉默片刻。
一位长老缓缓开口:“计划很有吸引力,但风险也同样巨大。
如果航行失败,或者那个星域比想象中更危险”
“所以我们有阶段性计划,”
陈三七早有准备,“第一阶段:建造小型试验船‘星槎一号’,进行太阳系内试航,验证关键技术。
第二阶段:建造中型科考船‘星槎二号’,前往最近的恒星系。
最后才是第三阶段:建造真正的星际飞船‘星槎三号’,前往目标星域。”
他展示了详细的时间表:“整个过程需要15-2o年,分阶段投入资源,降低风险。
同时,每个阶段都能产生可观的科技成果反馈地球。”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和质询,论证会进入最后阶段。
在闭门商议后,最高决策层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经过全面评估,‘星槎’计划具有战略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
席代表庄严宣布,“国家将全力支持该计划,列入特级战略工程,代号‘寻路者’。”
但决策也附加了重要条件:“第一阶段必须在5年内见到明确成果,否则重新评估后续投入。
同时,计划必须与国际社会适当分享,争取形成全球合力。”
会议结束后,陈三七和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国家级资源的支持下,“星槎”
计划以惊人的度推进。
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被召集,古武世家也派出精通阵法和炼器的高手参与。
三个月后,第一个重大突破出现:基于玄清宗传送阵原理的小型空间折叠装置试验成功,实现了实验室内的微观尺度空间扭曲。
六个月后,灵能循环系统取得进展,能够在封闭环境中维持灵气平衡长达三十天。
但最大的挑战依然是导航系统。
化神期级别的神识需求,对当前人类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求。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的现。
在整理月球遗址资料时,林薇注意到一段关于“神识放大器”
的记载。
这种上古法器能够利用灵能将使用者的神识放大,从而达到用金丹期使用元婴甚至化神期灵器的效果。
“如果能够建造一个神识放大器,再有金丹期修士的神识,或许能达到近似化神期的效果!”
她兴奋地向陈三七报告。
这个想法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团队立即开始设计“神识导航系统”
,计划仅需要一位金丹期修士的神识,来满足航行需求。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星槎”
计划的反响复杂。
多数国家表示支持并希望参与,但也有一些势力表现出明显的担忧甚至敌意。
最令人不安的是,在计划公布后,太空中的外星构造体活动模式生了改变。
它们似乎加强了对地球特定区域的监控,特别是几个关键的研中心。
“它们在对‘星槎’计划做出反应,”
赵宇警惕地说,“看来某些势力不愿意我们看到星空后的真相。”
就在“星槎一号”
开始建造时,基地收到了一个神秘信息。
信息直接送到陈三七的私人频道,内容简短而惊心:
“星空之路,死生莫测。
彼岸所在,非汝所想。
止步则安,进则难返。”
信息源无法追踪,但技术团队分析现,其加密方式与月球遗址中的某些记录有相似之处。
“这可能是来自那个遥远星域的警告,”
张院士面色凝重,“或者说,威胁。”
陈三七凝视着星图,目光坚定:“正因为有人不想让我们去,我们才更必须去。
人类不能永远被困在摇篮里,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待。”
他转身对团队说:“加快进度,‘星槎一号’必须在三年内航。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星空之路,人类走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