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构造体如悬顶之剑高挂苍穹,月球信号源持续散着不祥的波动,全球灵能异常事件虽暂得控制却暗流涌动。
在这人类文明存亡危急之秋,罗布泊基地却迎来了一批意想不到的访客。
批抵达的是中原李家的代表,这个传承过五百年的古武世家,在灵气复苏初期便敏锐察觉世道之变。
家主李擎苍虽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步履沉稳,一身内家修为已臻化境,内息浑厚如江河奔涌,距离炼气期仅一步之遥。
“陈教授,李家愿以全族之力,助华夏共渡此劫。”
李擎苍开门见山,将一本泛黄的古籍置于桌上,“这是我李家世代相传的《擎天诀》,虽为凡俗武学,或对先生的研究有所助益。”
陈三七接过古籍,2o倍脑力迅扫描内容。
令他惊讶的是,这本看似普通的武学秘籍中,竟暗含精妙的能量运行法门,虽然远不及《勿我心经》玄奥,却蕴含着古人对人体潜能开的独到见解。
“李家主如此深明大义,陈某感激不尽。”
陈三七郑重道,“基地愿以等值的修炼资源和指导作为交换。”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古武世家代表纷至沓来。
岭南陈家献上《听雨剑谱》,其中蕴含独特的精神凝聚技巧;关外公孙家交出《寒冰诀》,记载着罕见的寒属性内力修炼法;西域欧阳家则贡献了《熔金秘录》,专精火系内息的操控
短短半月,基地便收到了十七个古武世家的二十三部传承典籍,虽然都是凡俗武学,却仿佛拼图般,为陈三七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古武学体系轮廓。
“不可思议”
深夜,陈三七独自在实验室中研究这些古籍,眼中不时闪过明悟的光芒,“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工具的情况下,竟能凭直觉和经验摸索出如此精妙的炼体养气法门。”
最令他惊讶的是,这些看似不同的功法,实则同出一源,仿佛都是从某个更古老、更完整的体系中分化而来。
“张院士,立即对这些古籍进行碳年代测定和材料分析。”
陈三七下达指令,“我要知道它们的真实年代。”
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其中最古老的一部《山河气诀》,竟然有过三千年的历史!
这远远出了现有武学传承的记载。
“这些功法的创始年代,大多集中在商周时期,”
张院士看着报告,若有所思,“那个时代到底生了什么?”
陈三七沉思片刻,突然想起云胤长老曾经提到的只言片语:“在玄清宗的记载中,地球曾经是一个繁荣的修仙星球,后来因某种变故进入末法时代,修仙传承断绝,只残存些粗浅的炼体法门流传于世。”
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脑中形成:这些古武世家的传承,可能是史前修仙文明的碎片残留,在漫长岁月中退化为凡俗武学!
基于这个认识,他开始了艰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2o倍脑力全力运转,同时参考现代科学理论和《勿我心经》的完整体系,尝试还原这些武学典籍中蕴含的远古智慧。
过程极其艰难。
这些功法不仅残缺,还有许多错误和缺失,更有些部分明显被后人修改过,失去了原本的精髓。
“很多关键部分都丢失了。”
陈三七在实验日志中写道,“就像试图从几张碎片还原整幅画卷。”
但他没有放弃。
凭借强的脑力和科学方法,他逐渐找到了一些规律。
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不同功法间的共通之处,他现了古武学体系的几个核心原理:
第一,所有功法都强调“气贯周身”
,即内息在经脉中的运行;
第二,都注重“形神兼备”
,即肉体与精神的协同修炼;
第三,都有类似的境界划分,只是名称不同;
第四,都暗含某种能量运行规律,尤其是与星辰运转的微妙关联。
这些现极大丰富了科学修仙体系的内容。
陈三七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开出了一系列新的基础训练方法。
例如,基于《听雨剑谱》的精神凝聚技巧,他开出了“神识启蒙仪”
,能够帮助普通人开启神识感知;借鉴《寒冰诀》的能量控制法门,他改进了基础炼体术,使训练效率提升3o。
作为回报,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