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连电磁场都无法影响灵气,那现代科学中还有什么工具能够研究它呢?
更深层的担忧是:如果科学方法无法研究修炼现象,那么他设想的“科学验证修仙”
道路是否从根本上就走不通?
这种怀疑几乎动摇了他的信念。
数月来的努力和坚持,难道都是徒劳?
沮丧中,陈三七无意间瞥见墙上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女儿子衿稚嫩的笔迹:“爸爸加油!”
旁边还画着一个笑脸。
这张便签是上次女儿来办公室时偷偷贴上的,当时他正为实验设计愁眉不展。
看到这个,他的心情突然平静了许多。
“失败是成功之母”
他想起父亲常说的这句话。
是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继续探索的勇气。
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失败本就是常态。
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调整方向,继续前进。
振作精神,陈三七开始仔细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先,可能是场强不足。
由于资金限制,他使用的都是低功率元件,产生的磁场强度可能不足以影响灵气。
其次,可能是频率选择不当。
他采用的频率是基于理论推算,但灵气的固有频率可能完全不同。
第三,也可能是最根本的——灵气根本就不是电磁性质的,或者不是单纯电磁场能够影响的。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实验环境不够纯净、测量手段不够精确、个人主观感受的误差
列出所有可能性后,陈三七的心情反而轻松了许多。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何失败。
“至少,我们排除了一条错误的路。”
他自我安慰道。
接下来的几天,陈三七没有立即开始新的实验,而是沉浸在更深度的学习中。
他意识到,自己对灵气的理解还太肤浅,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系统。
他开始更广泛地阅读,不仅限于电磁学,还涉猎量子场论、粒子物理、甚至一些前沿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
虽然很多内容远远出他的理解能力,但他仍坚持啃下去,希望能找到灵感的火花。
同时,他也重新审视《炼气心法》,试图从新的角度理解其中的描述。
“气者,天地之精,非形非质,贯通的不是电磁波,而是某种更深层的联系?
这个想法让他眼前一亮。
也许灵气不是传统的物质或能量,而是一种更基本的、与时空本身相关的东西?
这个猜想虽然大胆,却解释了很多现象:为什么灵气难以检测?为什么它似乎不受电磁场影响?为什么修炼能提升脑力?
如果灵气确实与时空结构相关,那么修炼本质上可能是在调整自身与宇宙的基本连接方式!
这个想法让陈三七兴奋不已。
虽然还无法验证,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他决定暂时放下电磁实验,转而研究其他可能影响灵气的方法。
根据新的猜想,他开始关注那些与时空结构相关的研究领域:引力波、量子纠缠、真空能量
资金依然紧张,但他学会了更精明地利用有限资源:通过网络获取开源的研究资料,利用免费的学术数据库,甚至加入了一些科学爱好者的论坛,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意外地现了一个小众的研究群体——群成员来自世界各地,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研究着一些“非常规”
的能量现象。
虽然大多数讨论都显得荒诞不经,但偶尔也能看到一些闪光的见解。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交流,陈三七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
世界上还有其他人,在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着常现象。
这种认知给了他巨大的安慰和鼓励。
十月的一个雨夜,陈三七再次站在仓库中。
电磁实验装置已经被部分拆解,元件分类存放,以备将来使用。
虽然次实验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感到沮丧。
相反,他的眼中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
失败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了前方的道路: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