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一号如同一尾沉默的银鱼,滑入漆黑无垠的宇宙海洋,将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地球家园远远抛在身后,化作视野尽头一颗逐渐黯淡的蓝色星点。
舰桥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充满了历史性的使命感与对未知的敬畏。
主控台上,无数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合成晶体观察窗外,是永恒不变的深邃黑暗,以及远方那些因飞船高运动而产生微妙视觉位移的、凝固般的星辰。
“航稳定在光百分之五。
各系统运行参数正常,能量输出平稳,舰体结构应力在安全阈值内。”
“导航系统校准完毕,已锁定柯伊伯带预设坐标。
预计抵达时间……1年2个月零7天。”
“生命维持系统运转良好,内部环境稳定。”
一道道清晰的汇报声在舰桥内响起,每一条正常的数据,都让参与此次试航的宇航员们心中增添一分激动与自豪。
他们正在创造历史,驾驶着人类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恒星际飞船,迈向祖先只能仰望的深空。
陈三七静坐于指挥席上,神识如同无形的蛛网,细致地感知着飞船的每一个“脉搏”
。
引擎的嗡鸣,能量在管线中的流淌,甚至金属骨架在轻微应力下的微观形变,都清晰地反馈在他的识海中。
他比任何仪器都更了解这艘飞船此刻的状态。
“继续加。”
他下达指令,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但紧握扶手、微微白的指节,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时间,依然是压在他心头最重的巨石。
“是!
提升至光百分之十!”
推进器功率稳步增加,模拟重力系统微微调整以抵消加带来的影响。
星槎一号的度持续攀升。
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
飞船依旧稳定得令人惊叹。
那些从九韶探索舰上拆解下来,经过地球工程师们呕心沥血改造、集成的部件和系统,展现出了远地球原有技术的可靠性与性能。
舰体内偶尔传来的极其轻微的、源自不同科技体系融合处的能量谐波,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当度表上的数字突破光百分之五十的刻度时,舰桥内,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出了一阵难以抑制的、压抑着的低呼与掌声!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百分之五十光!
天啊!
我们真的做到了!”
即便是训练有素、心理素质过硬的宇航员们,此刻也难掩脸上的狂喜与激动。
光的百分之五十!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度!
它意味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将从狭小的内太阳系,真正扩展到奥尔特云边缘,甚至触及邻近的恒星!
这艘星槎一号,尽管借用了外星科技,但它是由人类亲手组装、调试并驾驭的!
它的成功,象征着文明等级的跃迁!
舰长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荡的心情,向陈三七汇报:“陈总师,航已稳定在百分之五十光,所有系统运行正常!
是否按原计划,保持此度巡航?”
陈三七点了点头,心中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按照这个度,一年零两个多月的航程虽然依旧漫长,但至少是在计划之内。
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熟悉飞船,推演抵达虫洞坐标后的行动方案,甚至尝试进行一些短距离的“曲率瞬移”
练习(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
“按原计划执行。
保持警惕,持续监测所有系统参数。”
他吩咐道。
飞船进入了稳定的巡航状态。
宇航员们各司其职,严密监控着各项数据。
陈三七也分出一部分神识,如同最忠诚的哨兵,笼罩着整艘飞船,尤其是动力核心和那些关键的九韶文明部件。
日子在星际航行的单调与壮丽中一天天过去。
窗外是几乎不变的深邃星空,只有后方那颗已然变成明亮星辰的太阳,以及前方逐渐清晰起来的柯伊伯带小天体分布图,提醒着他们正在移动。
然而,就在试航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所有人都开始逐渐适应这种高巡航状态,甚至开始讨论返航后要如何庆祝时——
异变陡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