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西藏之行只剩三天时间,陈三七心中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那个悬浮在地球上空的未知物体最近异常安静,但这种安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猎人瞄准前的最后屏息。
“监测显示,目标物体的能量特征正在生微妙变化。”
张院士在全息投影前指出,“频率在缓慢下降,但能量密度持续上升,像是在积蓄力量。”
陈三七凝视着数据曲线,筑基期的感知让他能直观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含义:“这不是简单的充能过程,而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能量压缩和调谐。
就像弓弦被慢慢拉满,只待释放的那一刻。”
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如铁。
每个人都明白,时间的沙漏正在加流逝。
“我们还有多少准备时间?”
一位将军沉声问道。
“不确定,但不会太长。”
陈三七回答,“根据能量积累度推测,最多还有两周。
而且这还只是针对那个太空物体,西藏那边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
他知道,在自己离开前,必须尽可能提升基地的防御能力和科研水平。
而当前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实现“导灵合金”
的量产。
这种能高效传导和储存真元的特殊材料,是制作制式法器和防御设备的基础。
没有它,所有基于“灵能”
的技术都只能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散会后,陈三七直接来到材料实验室。
这里已经连续运转了数十个日夜,研究人员们眼带血丝却精神亢奋——他们正在参与一场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革命。
“陈教授,第三十七次试验结果出来了。”
材料学家李博士迎上来,脸上带着疲惫与兴奋交织的表情,“我们成功合成了小批量的稳定导灵合金,但规模化生产还是有问题。”
陈三七查看实验数据,立即现了关键问题:“结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精度不够。
导灵合金的微观结构极其敏感,o1度的偏差就可能导致性能大幅下降。”
他挽起袖子,亲自参与调试设备。
筑基期的精准控制能力在这一刻挥到极致——他能用手指感知设备的微小振动,用肉眼观察材料熔融状态的细微变化,甚至能凭直觉调整那些仪器都难以精准控制的参数。
“将熔炼温度控制在16735度,误差不能过oo5度。”
陈三七指示道,“结晶阶段需要施加特定频率的振动场,这是结构有序化的关键。”
研究人员们惊讶地现,在陈三七的指导下,那些棘手的技术难题竟然迎刃而解。
他们不知道的是,陈三七正在运用筑基期对能量的凡感知,直接“感受”
材料合成的最佳条件。
经过连续24小时的努力,第一批合格的量产导灵合金终于出炉。
银灰色的金属表面流淌着奇异的光泽,仿佛有生命般呼吸着周围环境的能量。
“不可思议!”
李博士捧着那块金属,手微微颤抖,“能量传导效率达到997,储存密度是最好锂电池的千倍以上!
这完全颠覆了材料学的所有常识!”
陈三七却显得很平静:“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需要建立标准化生产线,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他的指导下,基地迅建立起了导灵合金的完整生产线。
从原料配比到熔炼结晶,从加工成型到性能检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自动化控制。
随着一批批合格的导灵合金下线,相关应用研究也快展开。
基于这种神奇材料,研究团队开出了多种原型设备:
“灵能护盾生器”
——能产生持续的能量屏障,防御常规武器攻击。
“灵能武器核心”
——大幅提升能量武器的效率和威力。
“灵能储存单元”
——小巧而容量巨大的能量电池,能为整个基地供电。
赵宇特意来到实验室,测试了用导灵合金打造的修炼辅助设备。
效果令人震惊——在这种设备的辅助下,他的修炼度提升了整整三倍!
“老陈,这东西太神奇了!”
赵宇兴奋地说,“感觉能量在体内流转得更加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