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沿着光之路径,驶入了“知识回廊”那由无数闪烁星云构成的深邃领域。这里没有墙壁,没有边界,只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悬浮、流淌、生灭。有的如同巨大的水晶森林,每一片“叶子”都记录着一个 extinct 文明的完整艺术体系;有的如同奔腾的星河,每一滴“水珠”都蕴含着一种未知的物理定律;更远处,还有如同活体大脑般不断思考、延伸的哲学悖论结构,以及演奏着宇宙诞生之初旋律的能量交响乐团……
这景象瑰丽、宏大,却也令人望而生畏。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哪怕只是理解这“回廊”基础层信息的皮毛,也如同蝼蚁试图饮尽大海。
“所有科研小组,按预定计划,分领域进行有限接触和记录!”阿米尔·琼斯博士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他站在舰桥科学主控台前,双眼紧盯着无数个分屏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重点优先:高等能源技术、超光速航行理论、多维空间几何学、还有……与‘裂隙’和‘重置’相关的任何信息!”
他知道时间有限,必须在剩余的几十个标准时内,尽可能多地攫取这些足以改变文明命运的知识。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如同掉进蜜罐的熊,贪婪却又谨慎地引导着舰载设备,尝试与那些相对温和、易于理解的知识结构进行“连接”和“下载”。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知识结构自带防御机制,过于激进的接触会引发信息反冲,导致设备过载甚至船员短暂的精神紊乱。有些知识则过于抽象,其表达方式完全超越了人类逻辑思维的框架,看得见,却“读”不懂。
林星和她的小组则专注于寻找与历史、文明演化相关的信息。他们发现,“知识回廊”中关于“人类”的记载并非只有终末的悲剧。他们看到了人类早期宇航时代的开拓,看到了在母星上创造的灿烂文化与科技奇观,也看到了在面临内部纷争和外部挑战时展现出的惊人韧性。这些记录客观、冷静,仿佛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留下的笔记。
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关于“播种者”本身的一些边缘信息。这个存在(或组织)似乎并非宇宙的唯一主宰,更像是一个极其古老、致力于维护某种宇宙宏观平衡(防止文明发展导致规则崩坏)的“管理员”。它们并非充满恶意,其“重置”行为更像是一种冷酷的、遵循既定协议的“园艺修剪”。而像“观测之门”这样的设施,散布于宇宙各处,用于监测、评估,并在特定条件下,为符合标准的“火种”提供有限的帮助和……“再投资”。
“‘林默’的牺牲……可能触发了某个我们未知的隐藏条款,”林星分析着零碎的信息,对埃拉说道,“使得我们人类,尽管经历了‘重置’,却因为他在最后时刻的‘违规操作’——强行注入‘人性之种’——而获得了额外的‘评估’和‘遗产继承’机会。”
就在这时,他们接收到了一段来自回廊深处、似乎是特意推送过来的加密信息包。破译后,里面是一份简短的日志片段,其能量签名与林默的印记同源,却更加古老、沧桑:
“实验日志,周期:第七迭代。”
“目标文名:‘人类’(自我命名),编号:Tear-7。”
“观测到‘可能性因子’异常活跃,个体‘林默’出现规则级共鸣倾向。”
“启动最终压力测试(裂隙协议)。个体‘林默’做出非预测性抉择:拒绝纯粹修复,尝试规则层面‘感染’。”
“抉择导致文明记录权重提升。符合‘变数条款’激活条件。”
“标记该文明火种为‘高优先级观察目标’。注入‘遗产’引导信标。”
——记录者:播种者单元734
这段日志如同拼图的最后一块,证实了他们的许多猜测。林默那看似疯狂的、拉着世界一同“重生”的抉择,并非徒劳,反而在“播种者”冰冷的评估体系中,为人类文明赢得了一丝额外的“可能性”!
“他不是祭品……”埃拉喃喃道,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是一个……变量。一个打破了‘播种者’计算的变量。”
这个认知,让所有知情者心中百感交集。
---
在翡翠纪元,地球。
被完全激活的“人类”遗迹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毁灭。L-01的核心结构体在完全显现后,其表面的能量符文逐渐稳定下来,散发出一种温和的、如同引导般的光芒。它不再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