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斯抛出的“遗忘坟场”线索,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短暂地照亮了“溯源计划”陷入的僵局,却也映出了更深沉的阴影。一个可能的“碎片”坐标,但位于以危险着称的星域,并且需要接受商会更深度的介入。这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但也是一个可能打破现状的机会。
***
同盟理事会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辩论。这一次,争论的焦点不再是是否信任“远古回响”,而是是否要接受商会的条件,开启这次高风险的外部侦察。
“这明显是商会的圈套!”马尔科姆总长态度坚决,“他们想利用我们当探路石,去探索他们自己都不敢轻易涉足的危险区域!那个所谓的‘观察员’,就是安插在我们身边的钉子和窃听器!我绝不同意让商会的人登上我们的舰船!”
阿米尔博士则持相反意见,尽管他对“回响”的信任已经动摇,但科学家的探索欲依旧强烈:“‘遗忘坟场’的线索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坐以待毙只会让时间白白流逝。我们可以制定严格的保密协议,限制商会观察员的活动范围,并对其通讯进行严密监控。只要我们能获得关于‘碎片’的第一手资料,冒一定的风险是值得的!”
菲罗斯的信息波带着审慎的权衡:“我们需要情报,但也不能被商会牵着鼻子走。或许我们可以尝试谈判,降低商会的参与度,比如只接受他们的星图和导航支持,拒绝观察员随行?”
林星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担忧:“如果那里真的有一个‘碎片’,我们该如何处理?带回同盟?这会不会立刻引来‘织网者’的注视?还是仅仅进行远距离观测?我们对此毫无预案。”
埃拉和凯伦仔细权衡着各方意见。他们深知,拒绝意味着可能永远失去这个线索,接受则意味着打开潘多拉魔盒,让外部势力更深入地渗透进同盟的核心事务。
最终,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同盟与“星辰商会”达成了一项**高度受限的合作协议**:
1. 同盟接受商会提供的关于“遗忘坟场”坐标的星图碎片和基础导航数据。
2. 同盟**拒绝**商会观察员随行。
3. 作为交换,同盟需在侦察任务结束后,向商会提供一份关于该区域**宏观环境评估**(如空间稳定性、能量背景、是否存在已知威胁等)的**脱敏报告**,不涉及任何关于“碎片”或特异能量现象的具体数据。
4. 此次合作不构成先例,未来类似合作需另行商议。
这是一个同盟能争取到的最有利的条件,既获得了关键线索,又最大限度地限制了商会的介入。墨菲斯似乎对未能安插观察员感到些许遗憾,但依然接受了条款,毕竟,能获取“遗忘坟场”的环境数据,对商会而言也是有价值的信息。
***
任务代号定为 **“孤影”** 。执行任务的是刚刚完成基础测试的“远航者级”实验舰“星尘号”。为了确保任务保密性和安全性,舰长由经验丰富、作风稳健的伊莎贝尔·陈担任(原“先驱者号”舰长),阿米尔博士作为科学顾问随行,林星则因其对“碎片”能量的特殊感应能力也被编入小队。船员均为经过严格政审、忠诚度极高的精英。舰船配备了最先进的探测和隐匿系统,并临时加装了基于“摇篮壁垒”理念的小型化防御矩阵。
“星尘号”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悄然启航,驶向那片被称为“遗忘坟场”的未知星域。航程漫长而枯燥,穿越了数个荒芜的星系和一片异常引力区。越是靠近目标,空间背景辐射就越发混乱,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撕扯着现实的结构。
“检测到高浓度时空褶皱区域,”导航官报告,“常规亚光速航行效率下降60%。建议启动新型空间共振引擎。”
“批准启动。”伊莎贝尔舰长下令。这是“星尘号”首次在实战环境中测试其最先进的推进系统。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舰船仿佛融入了空间的纹理,以一种更加诡异的方式在褶皱中穿行。
经过数周的航行,“星尘号”终于抵达了星图标注的边缘区域。眼前的景象让所有船员倒吸一口冷气。
这里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漂浮着无数巨大、扭曲、仿佛被强行撕裂后又随意拼接在一起的**行星和恒星残骸**。有些残骸上还能看到疑似人工造物的巨大金属结构,但它们都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熔融和扭曲状态,仿佛经历了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空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