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管员”
提供的路径图,如同一张描绘在研究站钢铁骨架上的隐秘蛛网。
它避开了所有主要通道和常规监控节点,利用的是早期建设时遗留的、后来被部分废弃或改作的维修通道、通风竖井以及能量输送管道的夹层。
这些地方狭窄、肮脏,甚至有些区域充满了危险的能量泄漏或结构坍塌的风险,但正是这种边缘性,使得它们成为了监控体系的盲区。
琦莉的工作效率高得惊人。
她利用安全屋里储备的稀有材料和自己的技术储备,成功地将那个复杂的能量频率调制算法,临时“嫁接”
到了“寂静之页”
的力场生器上——她最终确认,那本黑色册子内部确实是一个极其精密的生物能量调制器,其技术原理远她的理解,但接口层面竟然意外地“友好”
,允许有限度的参数调整。
“搞定了!”
琦莉抹了把额头的汗,将微微热的“寂静之页”
递给林溯,“按照算法调整了输出,理论上可以让你‘隐身’四小时。
但记住,只有四小时!
时间一到,标记不仅会恢复,还可能因为这次强制静默而产生反弹,信号更强!
而且,这个过程中‘寂静之页’本身会持续耗能,四小时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充能。”
林溯接过册子,能感觉到它散出的宁静力场确实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变得更加“尖锐”
和“针对”
,仿佛一层专门针对“回响”
标记频率的隐形斗篷。
他将其小心地贴身收好。
李琟则已经将路径图烂熟于心,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标记出了几个可能的危险节点和备用路线。
“这条路径…像是专门为潜入者设计的。
‘保管员’们对研究站的了解,深得可怕。”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时间紧迫。
他们没有再犹豫,告别了琦莉和她的安全屋,再次登上经过简单伪装的“小蟑螂”
号,向着研究站的方向悄然返回。
这一次,他们没有试图从任何官方港口进入。
按照路径图的指引,“小蟑螂”
号如同幽灵般贴近研究站巨大的外层装甲,最终停在了一个位于第3区与第4区交界处、一个早已废弃的、用于排放早期工业冷却剂的巨大管道出口附近。
出口被一层厚重的、伪装成陨石撞击疤痕的金属隔网封锁,但琦莉早已破解了其老旧的控制系统。
隔网无声地滑开,“小蟑螂”
号如同水滴般融入黑暗的管道深处。
管道内部宽敞得足以让小型船只通行,但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的化学残留物和金属氧化物的刺鼻气味。
他们关闭了引擎,依靠惯性滑行,只有船体与管壁偶尔摩擦出的细微声响打破死寂。
根据路径图,他们需要在管道内前行数公里,然后从一个检修口进入研究站下层的维护迷宫。
航行是压抑而漫长的。
林溯能清晰地感觉到,胸口的“寂静之页”
正在持续工作,那股针对标记的屏蔽力场如同一个脆弱的泡泡,保护着他们。
他体内的“星尘”
也处于一种低功耗的警戒状态,随时准备应对突情况。
李琟则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船,在黑暗的管道中精准地避开各种障碍物和仍在缓慢渗漏的腐蚀性液体。
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了预定的检修口。
那是一个位于管道侧壁、需要手动开启的圆形密封门。
两人穿上简易的防护服,携带好必要的工具和武器,离开了“小蟑螂”
号,将其隐藏在管道一处凹陷的阴影里。
李琟用工具撬开密封门,后面是一条向上延伸的、布满灰尘和油污的金属爬梯。
他们依次爬入,重新回到了研究站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体内”
。
这里已经是研究站的下层维护层,空气循环系统带来的是一种混合着机油、臭氧和淡淡霉味的独特气息。
灯光昏暗,只有应急指示灯提供着微弱的光源。
巨大的管道、粗大的线缆束和各种不知名的设备沿着通道两侧延伸,出低沉的嗡鸣或间歇性的机械运作声。
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