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在深度昏迷中徘徊了三天。
医疗团队报告她的脑波活动如同风暴中的海面,时而平静得近乎脑死亡,时而又剧烈翻腾,仿佛在与无形的敌人搏斗。
陈凯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医疗室外,眼中布满血丝,每一次医疗仪器的警报都让他心脏骤停。
艾娃·索伦森领导的团队则在这争分夺秒的七十二小时里,进行着近乎疯狂的工作。
林梅拼死传回的“逻辑锚点”
内部弱点数据,像一把精密钥匙的模具,他们需要据此锻造出能够打开毁灭之门的实体。
“熵增炸弹”
的最终定型充满了挑战。
它不能是简单的能量爆,那会被“逻辑锚点”
的残余秩序场中和。
它必须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自我演化的“信息瘟疫”
,其核心算法需要模拟“深渊回响”
中最极致的混乱,却又要在引爆初期拥有足以穿透防御的“秩序伪装”
。
“我们是在创造一个小型的、可控的‘寂静核心’反转体。”
艾娃对陈凯解释道,声音因缺乏睡眠而沙哑,“它需要在接触目标后,迅解构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使其从内部自我瓦解。
投放方式是关键,必须利用林博士创造的那个屏障漏洞,以非逻辑的方式‘渗透’进去,任何有序的轨迹都会导致失败。”
他们最终设计了一种名为“混沌信使”
的微型投射器。
它本身不具备强大能量,其核心是一个被禁锢的、高度不稳定的“信息奇点”
,一旦脱离特定约束,就会开始指数级的自我复制和变异。
投射方式则借鉴了林梅的思路——将其封装在一层由“幽灵”
能量残余构成的“非逻辑外壳”
中,如同给病毒穿上了一件隐身衣。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监测到“逻辑乱流带”
方向的能量波动异常。
“世界-beta”
显然察觉到了“逻辑锚点”
的异常,正在加紧修复被污染的屏障,并派出了更多的巡逻单位。
时间窗口正在迅关闭。
第四天凌晨,林梅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虽然依旧虚弱,但恢复了意识。
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锚点’……怎么样了?”
陈凯将最新情况告诉了她。
林梅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绝。
“投放‘混沌信使’,需要再次建立连接,定位那个漏洞。”
艾娃看着林梅的状态,忧心忡忡,“林博士,你的身体……”
“我可以。”
林梅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一次,不需要深入。
只需要一个短暂的、精确的引导。”
她看向陈凯,“这次,我需要一个更强的‘锚点’,不仅仅是意志力,还需要……能量共鸣。”
陈凯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
“基石?”
林梅点了点头:“‘混沌信使’需要一股初始的、纯粹有序的能量作为‘助推器’,才能突破乱流带的最后阻碍,准确命中目标。
只有‘基石’能提供这种能量。
但能量输出必须极其精准,与我的意识引导同步,误差不能过千分之一秒。”
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协同操作。
林梅的意识引导,陈凯的全局指挥,“基石”
的能量输出,艾娃的技术控制,四者必须如同精密钟表般咬合。
没有时间进行充分演练。
在林梅的坚持下,行动在六小时后展开。
场景依旧在加强保护的医疗区,但这次连接了通往“基石”
大厅的专用能量导管。
林梅坐在特制的座椅上,身上连接着更多的传感器和稳定线路。
陈凯站在她身旁,一只手紧握着她的手,另一只手放在一个与“基石”
控制核心直连的授权终端上。
艾娃则在控制台前,负责监控“混沌信使”
的状态和整个流程。
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开始。”
陈凯沉声下令。
林梅闭上双眼,意识再次脱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