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雨计划”
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秩序之眼”
和李默最乐观的预期。
那场并非覆盖全域、却恰到好处的甘霖,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启迪计划”
将重心转向普惠民生技术的理念宣言,在全球范围内引了一场无声的海啸。
这海啸并非源于武力或技术的威慑,而是源于一种更根本的力量——人心的向背。
曾经被“熵增资本”
那炫目而危险的技术所吸引、或因恐惧而沉默的“沉默大多数”
,他们的目光开始真正转向“启迪计划”
。
不是因为李默能净化河流或对抗怪物,而是因为他愿意俯下身,去解决他们田地里缺水的庄稼,去关心他们孩子可能因为一点小病就夭折的命运。
网络上,“大地之声”
论坛的访问量呈指数级增长,无数来自世界角落的普通人分享着他们如何利用“启迪计划”
公开的简化技术,改善着自己微小的生活——用新型土壤改良剂让贫瘠的土地长出绿苗,用廉价的生物过滤材料获得了干净的饮用水,用公开的基础医疗知识手册挽救了一场原本可能致命的腹泻……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成功案例,汇聚成一股庞大而坚韧的暖流,开始冲刷“熵增资本”
依靠恐惧和诱惑建立起来的壁垒。
许多原本在赵无垠技术诱惑下摇摆不定的展中国家,态度明显转向,开始积极寻求与“启迪计划”
的合作,引进那些“小而美”
的生存技术。
“秩序之眼”
内部,针对李默新方向的质疑声也显着减弱。
事实胜于雄辩,当“向下赋能”
的理念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现实效益时,即便是最保守的高层,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价值。
资源开始更多地流向民生技术研和推广部门。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万物复苏、希望萌的景象之下,一股潜藏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最先出现异常的是在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农业邦。
这里是“唤雨计划”
最早成功的区域之一,及时的降雨挽救了当季的主要粮食作物。
雨水过后,作物长势喜人,一片郁郁葱葱,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当地的农民将“启迪计划”
和李默视若神明,田间地头甚至自立起了简陋的感恩牌位。
但就在作物即将抽穗灌浆的关键期,怪事生了。
一片片长势最好的稻田,在一夜之间,毫无征兆地枯萎了。
不是病虫害的啃噬,也不是缺水的干涸,而是一种诡异的、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生命力的“灰败”
。
稻秆依旧挺立,但叶片和未成形的稻穗却失去了所有绿色,变得如同灰烬般脆弱,轻轻一碰就化作粉末。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这些枯萎的作物根部土壤中,检测人员现了一种极其微量的、从未见过的能量残留。
那能量签名极其隐晦,带着一种冰冷的、汲取一切生机的特质,与“黑渊”
怪物和海洋赤潮的狂暴污染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掠夺”
。
“是新型的针对性生物武器吗?”
秦风看着前线传回的报告和枯萎作物的影像,眉头紧锁。
“不像。”
林瑶调阅着数据,脸色凝重,“没有检测到任何已知的病原体或化学毒素。
这种能量残留……非常奇特,它似乎只针对‘生长’、‘丰饶’这个概念本身进行精准的‘收割’或‘抑制’。”
“只针对‘生长’?”
秦风感到一股寒意。
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非洲大陆的一个刚刚引进了“启迪计划”
抗旱作物种子的示范区,也传来了噩耗。
原本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作物,在即将成熟的前夕,同样遭遇了诡异的“灰败”
。
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游荡在希望的田野上,专门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刻,扼杀丰收。
紧接着,是南美洲的一个依靠新型生物肥料刚刚摆脱贫困的小村庄,他们引以为傲的、长势旺盛的经济作物,也在一夜之间化为了灰烬。
消息被严格封锁,但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