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并非自然的天光,而是无数道聚焦而来的、混合着探究、贪婪、怀疑与敬畏的视线,它们本身仿佛化作了有形的压力,穿透了“秩序之眼”
特别搭建的、位于扩大版“微光绿洲”
边缘的观察平台。
平台由特种玻璃和抑能合金构成,悬浮于绿洲之上,如同一个精致的鸟笼,将十几位身份尊贵的“客人”
与下方那片生机勃勃却又暗藏危险的奇迹隔开。
这些客人,有来自国际自然研究机构的权威学者,有背后站着大国利益的观察员,有传承悠久的隐秘家族代表,也有几位在科技与资本领域举足轻重的巨头。
他们是被“方舟计划”
筛选出的第一批“观众”
,此刻,无论他们平日里如何城府深沉,目光中都难以抑制地流露出震撼。
下方,半径两百五十米的“微光绿洲”
如同一个完美的微缩世界。
中央区域林木苍翠,生机最为浓郁,甚至能看到一些外界早已灭绝的植物形态在光影间若隐若现;东侧是一片波光粼粼的净化水池,水面氤氲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雾气;西侧的土壤呈现出奇异的金属光泽,上面生长着一些结构精密的、仿佛人造物般的蕨类;而南侧,则是李默最初构建的那片相对“普通”
的草原和溪流。
整个绿洲,安静得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溪流的潺潺声,与平台上的暗流涌动形成鲜明对比。
“诸位,”
负责引导的“博士”
议员站在平台前方,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与警告,“欢迎莅临‘方舟’观测区。
你们所见的,并非虚拟投影或基因工程产物,而是基于一项……划时代现所实现的,局部生态规则重构。”
他刻意避免使用“能力”
、“觉醒者”
等字眼,而是将其包装成一项可控的“科技成果”
。
“规则重构?”
一位来自欧陆“遗产同盟”
、穿着考究的老绅士扶了扶他的单边眼镜,眼中精光闪烁,“博士先生,您的意思是,下面的这片土地,其物理常数、生物规律,已经与外界不同了?”
“可以这么理解,限于局部范围。”
博士微微颔,“这里的重力系数、光能转化效率、物质循环度,都与外界存在可测量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这片领域内,蕴含着极强的生命活性与……秩序稳定性。”
秩序稳定性。
这个词让几位观察员眼神微动。
在自然领域,力量往往伴随着混乱与不可控,而“秩序”
与“稳定”
,是任何势力都梦寐以求的特质。
“那么,这项‘成果’的掌控者,或者说,‘钥匙’在哪里?”
一个冰冷的声音响起,来自北美“创生科技”
的代表,一位面无表情的金女子。
她的目光如同手术刀,试图剖开一切掩饰。
博士心中冷笑,知道这才是核心。
他不动声色地按下了手中的一个按钮。
观察平台下方,绿洲中央那片最为茂密的林地区域,树木如同拥有生命般,无声地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然后,在所有目光的聚焦下,李默缓缓走了出来。
他依旧穿着“秩序之眼”
为他准备的普通作战服,但气质已然天翻地覆。
他没有刻意散气势,只是平静地走来,步伐稳健,眼神深邃如同古井。
然而,当他踏入众人视野的瞬间,整个绿洲仿佛“活”
了过来!
所有的植物,无论花草树木,都微微向他所在的方向倾斜,如同臣民朝见君王。
空气中流淌的生命能量变得更加温顺而浓郁,甚至观察平台上的众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舒适感,连日积月累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几分。
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成为了整个绿洲毋庸置疑的中心,是这片领域规则的锚点与化身。
“这位是李默先生,‘方舟’项目的核心研究员与……环境协调员。”
博士用了一个模糊的职称介绍道。
研究员?环境协调员?骗鬼呢!
几乎所有观察员心中都升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