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黑渊”
决战,已过去一年。
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奇特的“沉默协奏曲”
时代。
表面上,赵无垠和“熵增资本”
的威胁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消融,全球能源网络恢复稳定,社会秩序逐步回归正轨。
由“启迪计划”
演变而来的“薪火议会”
,以其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民生优先的理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与各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
李默,作为“薪火议会”
的精神象征和席技术顾问,虽然因力量尽失而退居二线,但他的理念却如同种子,深植于无数人心中。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秩序之眼”
改建的“文明档案馆”
中,致力于将《万界纪元》里那些不涉及强大力量、却蕴含不同文明智慧的知识片段,系统地整理、翻译,并注入“薪火”
网络。
世界似乎正朝着李默所期望的,一个更加包容、互助、注重内在展的方向缓缓航行。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潜流暗涌。
第一股潜流,来自技术的“惯性”
。
赵无垠虽然消失,但他留下的部分“遗产”
——那些公开的、无法被完全验证,却又诱惑力十足的“火种”
技术碎片,依旧在全球各地的秘密实验室、大型科技企业甚至某些国家的黑色预算项目中,被疯狂地研究、破解、甚至……进行危险的边缘试验。
“薪火议会”
监控中心。
林瑶(现已晋升为议会席科技伦理官)面色凝重地将一份报告递给秦风(现任“薪火议会”
安全理事会主席)和李默。
“又一个‘实验室黑洞’。”
林瑶的声音带着疲惫,“南美雨林深处,一个由前‘熵增资本’外围研究员建立的秘密实验室,在尝试复现‘物质重构仪’的部分功能时,引了局部时空曲率畸变。
整个实验室,连同周围三平方公里的雨林……消失了。
不是爆炸,是彻底的‘抹除’,原地留下一个完美的球形凹陷,如同被什么东西……‘吃’掉了。”
全息投影上展示着卫星拍摄的诡异画面:茂密的绿色雨林中,一个绝对圆形、光滑如镜的黑色区域突兀地存在着,边缘整齐得令人指。
秦风眉头紧锁:“第几个了?”
“过去半年,第七个。”
林瑶叹了口气,“虽然规模和影响都被我们及时控制,但这种对禁忌技术的盲目追逐,根本无法根除。
总有人认为自己能掌控那种力量,成为下一个赵无垠。”
李默默默看着那黑色的圆形区域,手指无意识地划过轮椅扶手。
他失去力量后,感知变得迟钝,但一种本能的不安依旧萦绕心头。
赵无垠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余毒未尽。
“加强监控和拦截吧。”
秦风最终说道,“同时,通过‘薪火’网络,加大科普力度,揭露这些禁忌实验的极端危险性。”
第二股潜流,源于人性的“惰性”
与“割裂”
。
“薪火”
网络并非万能。
在危机时期,它能凝聚人心,共渡难关。
但当外部压力减轻,生活回归“正常”
后,固有的社会矛盾与人性弱点便开始重新浮现。
一部分曾经受益于“薪火”
网络的社区,在恢复了稳定生活后,开始对持续的知识共享和社区互助产生倦怠,更倾向于回归个人主义和小家庭生活。
网络的活跃度在某些区域明显下降。
而另一方面,全球展的不平衡并未因“薪火”
网络而彻底消除。
那些原本就处于科技边缘的地区,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技术,但与核心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巨大,甚至因为旧有国际秩序的重建和资源争夺的再起,而产生了新的怨气与隔阂。
一种新的论调开始在某些圈子里悄然流行——“技术普惠主义减缓了文明的整体进化度”
,“过于强调公平拖累了精英阶层的探索步伐”
。
第三股潜流,则是最诡异、最难以捉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