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儿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这里面是解酒丸,若有人劝酒太过,含一粒在舌下。”
她顿了顿,“还有...无论周知府说什么,你都且听着,莫要急着表态。”
陈知礼笑着将锦囊收入袖中:“夫人教诲,为夫谨记。”
府衙派来的轿子已候在门外。
许巍穿了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长衫,显得格外精神;孟涛则一如既往地沉稳,着一身天青色衣袍。
三人上了轿,穿过渐渐安静的街道,向知府衙门行去。
庆州府衙很是气派。
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尊石狮,怒目圆睁,威风凛凛。
衙役见他们到来,立刻上前引路。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后衙的花厅,这里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丝竹之声。
“三位进士老爷到!”衙役高声通报。
花厅门开,一位四十出头、面容清癯的男子迎了出来。
他身着常服,腰间玉带彰显着身份,笑容恰到好处地挂在脸上。
“久仰三位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周某之幸。”周知府拱手行礼,声音不疾不徐。
陈知礼三人连忙还礼。
周知府神采奕奕,举手投足间透着久居官场的从容。
花厅内已摆好宴席,主宾落座。陈知礼注意到,除了他们三人,果然除了几个衙门官员,还有另外一些新科进士在场。
他松了一口气。
一阵寒暄。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周知府放下酒杯,状似随意地问道:“听闻陈进士将任职大理寺?”
陈知礼心头一紧,面上却不显:“大人消息灵通。下官确实蒙恩授大理寺寺丞一职。”
“大理寺好啊。”周知府捋须微笑,“李寺卿为人刚正,最是赏识青年才俊。
陈进士入大理寺,倒是赶上了好时候。”
周知府笑道:“三位可知本官此前任何职?”
许巍拱手:“听闻大人在京任户部郎中,去年底才调任庆州。”
“不错。”周知府点头,“本官在户部时,曾与大理寺多有公务往来。”
周知府又转向许巍和孟涛等人,问了些家常话。
席间有官员提议道:“今日几位新科进士光临,何不吟诗助兴?周大人的诗才在京城时就是有名的。”
周知府摆手谦让,目光却落在陈知礼身上:“久闻陈进士殿试时那篇策论深得圣心,想必诗才也是不凡。”
这是避不开的考题了。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