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安民:...
曹安民帮忙在路边捡了些枯草喂驴,又过了十几分钟,驴这才又听话的继续前行。
这一路倒也没再整幺蛾子。
一处三米多宽的拱桥前,五个最大二十多岁最小只有八九岁的民兵围在驴车前。
“同志,我是去县纺织厂的,这是我的介绍信,”曹安民连忙拿出介绍信递给为首的男青年。
这青年手中拿得可是枪的,对于后世传过来的人而言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关键是,要是自己没介绍信,如果还拒捕的话他们是真敢开枪...
“王桥大队的...”
“介绍信没问题,感谢同志配合!”
为首的青年把枪又挂到了肩上,对着曹安民敬了个军礼就带着几个娃娃散开。
“应该的,”曹安民差点按耐不住沸腾的血脉,强行压下回礼的冲动。
“二爷,你知道纺织厂怎么走吧?”过了桥没多久,曹安民便看到了斑驳废弃的城墙。
密密麻麻的弹孔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经历过怎么样的苦难。
“进了城往南再走两三里就是县纺织厂了,”袁二爷觉得这小子有点看不起自己。
作为大队专业养驴拉驴车的,他没少跟着公社往县城里跑。
纺织厂作为县城最大的厂,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行,到了县里我请你吃饭,”曹安民有前身的记忆知道现在国营饭店并不是没有粮票就不能吃,值不高价格会高个几成。
“花那冤枉钱干嘛?我带了马铃薯,饿了吃这个就行,”袁二爷摇摇头,两斤白面已经很多了,他也没有坑这小子的意思。
“行,那我们先去纺织厂,”曹安民也也没再坚持。
他也是第一次来县城,随处可见的标语都是她亲眼见证的历史。
兴修水利,确保丰收。
时刻准备着歼灭来犯的敌人!
坚决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战无不胜的***思想万岁!
人民万岁!
没有亲身经历这年代的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现在的曹安民看着墙上的标语都能感觉到自己体内滚烫的血液。
...
苏北作为种棉地区,阜宁县纺织厂规模还是很大的。
全厂一共四个车间,近千名工人。
此时地方的纺织厂并没有京城国字号的棉纺织厂那样机械化。
此时重工业都集中在北方,南方基础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