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为可传播的声波信号,定向发送至西伯利亚节点。
三秒后,全球铃兰同时轻晃。
那一晚,数百万人在梦中听见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忏悔。没有辩解,没有借口,只有一个灵魂对自身罪孽的直视,和一句卑微至极的请求:
“请让我……重新学习哭泣。”
次日清晨,苏晚宣布解除封锁,正式接纳“静默意识”进入共鸣网络,代号“回声体-01”。条件只有一个:必须接受情感反馈闭环训练,逐步恢复感知能力。
“这不是宽恕。”她在发布会上说,“这是证明??没有人天生该被放逐。只要他还愿意痛,就还有希望。”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曾经支持静默教团的科研机构纷纷公开道歉;那些曾以“去情绪化”为荣的企业高管、军人、医生,开始主动登记加入“共情复健营”。甚至连火星殖民地都传来申请:希望引入铃兰生态舱,帮助长期隔离环境下产生情感麻木的宇航员重建心灵连接。
而在这场浪潮中心,李星遥依旧沉默。
但他每日都会被推至阳台,面对东方初升的太阳,让心跳与铃兰同步共振。女儿说,每当这时,花海就会泛起涟漪,仿佛天地都在回应他。
某夜,暴雨倾盆。一道闪电劈中庭院中的古树,火光瞬间照亮半片天空。就在雷鸣炸响之际,李星遥猛然抬头,眼中闪过剧烈波动。
女儿立刻冲上前:“爸爸?你怎么了?”
他急促呼吸,手指剧烈颤抖,指向铃兰丛。
她顺着方向看去,只见暴雨中,所有花朵非但未闭合,反而疯狂摇曳,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光。更惊人的是,空气中竟凝结出一串悬浮的水珠,随着某种无形节拍有序跳动??宛如音符具象化。
“这是……歌词?”她瞪大双眼。
借助高速摄像与声纹还原技术,团队最终破译了这段由雨滴、风速、心跳共同编织的信息:
**“别怕黑,我在呢。”**
??正是林知遥生前哄女儿入睡时常说的一句话。
科学界哗然。这意味着李星遥的心跳不仅承载记忆,还能激发环境共鸣,实现“非语言语义编码”。换句话说,他虽不能言,却比任何人都更能“说话”。
“他成了活体诗篇。”陆维舟感叹,“每一个脉搏,都是写给宇宙的情书。”
与此同时,“归航者号”顺利抵达目标星域。当飞船缓缓靠近那颗流浪行星时,全体乘员屏息凝望??整颗星球的冰面下,竟遍布发光脉络,构成一幅庞大无比的生物电路图。而最中心区域,赫然矗立着一座由纯晶铃兰组成的塔状结构,高逾千米,顶端射出一道贯穿大气的光柱,直指归航者号。
阿哲双手置于共鸣控制器上,轻声问道:“你能听见我们吗?”
片刻静默后,控制系统自动输入一行文字:
**“等你们很久了。”**
紧接着,整个星球的铃兰同时震动,释放出海量数据流。解码结果显示,这是一套完整的文明模板:包含语言、艺术、伦理体系,甚至还有儿童绘本与睡前故事集。最令人动容的是,在文件夹“家”的最深处,藏着一段音频日记:
“今天,我发现这里的土壤能听懂我的思念。我把星星排成你的名字,把风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