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没有人知道是谁发送的这条信息。
但三天后,曾参与“斩根行动”的十二名高级军官联名发表公开信,宣布解散“净源计划”。他们在信末写道:“我们曾以为控制情绪才能带来和平,直到我们梦见了自己的母亲。”
回音谷迎来了最热闹的一个春天。
听者学院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无声祭”??不用语言,不用文字,仅靠触摸、眼神和共感,向问之花传递感谢。一个小男孩闭着眼,把耳朵贴在花茎上,突然咧嘴笑了:“它说,我昨天偷摘野花的事,它其实知道,但它原谅我了。”
赵承志每天清晨都会出现在庭院中,坐在那张新添的椅子上,与阿梨的幻影相对而坐。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日出,看风吹动书页,看孩子们奔跑嬉戏。
但周明远注意到,赵承志的身体越来越透明。
“你在消散。”一天夜里,他终于忍不住开口。
赵承志望着星空,点头:“我在everywhere,也就nowhere。我的‘形’无法长久维持。意识越是扩散,个体就越难凝聚。”
“那你要走了?”
“我已经走了很久。”他笑了笑,“我只是回来,告诉她一句我一直没说出口的话。”
“什么?”
“我爱你。”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那张椅子空了。
茶杯依旧温热,杯沿多了一枚新的唇印,与阿梨的那一枚恰好对称。日记本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写着:
>“他说完那句话后,风停了一秒。”
>“然后,所有的花都开了。”
>“不只是这里的,是全世界的。”
>“有人说他消失了。”
>“但我知道,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活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瞬间里。”
当天中午,全球共感网络发生一次奇异共振。所有联网的问之花在同一时刻释放出一粒光种,随风飘散。这些光种不落地,不生长,只是漂浮着,像星辰般缓缓移动。
一个月后,有人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发现第一株新生的问之花。它通体透明,内部似有水流转动,每当夜幕降临,便会映出过往旅人的面孔??那些死于饥渴、迷失方向的灵魂,在这一刻被记住。
接着,亚马逊雨林深处,一座千年古庙的石墙上,开出一朵青铜色的花。当地人说,它每开一次,就会让族中长老回忆起一段失传的历史。
喜马拉雅山巅,一位修行者在雪地中看到一朵金色的花悬浮于空中。它不开口,但他听见了自己母亲的声音:“孩子,回家吧。”
人类开始明白,问之花从未局限于回音谷。
它们是记忆的容器,是情感的信使,是赵承志与阿梨共同编织的一张网??一张捕捉人心中最柔软部分的网。
联合国正式通过《共感宪章》,宣告:“倾听即权利,沉默亦语言。任何试图阻断人类情感交流的技术或行为,均为反人类罪。”
与此同时,听者学院迎来第一届毕业生。他们的毕业仪式很简单: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