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沮授最先冷静下来,他强压着内心的激动,拱手说道。
“人口与土地皆已明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土地分配下去,安抚民心,恢复生产!”
“我建议,划出一百万亩上等良田,设为官田,由部分降卒和流民耕作,其产出,用以供给军需,充实府库。”
“剩下那六百万亩,则按照人头,全部分给郡内百姓,让他们有恒产,有活路!”
这个方案,听上去合情合理。
既保证了军粮供应,又安抚了百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的时候。
刘景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心上。
“不对!”
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向刘景,脸上带着不解。
这个方案,怎么就不对了?
刘景的目光从贾诩和沮授的脸上扫过,缓缓说道。
“你们的方案,只算了一笔账,却忽略了最致命的一点。”
“你们只算了现在这九十一万人的地,却忘了,我们即将迎来的那数十万降卒家眷!”
刘景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现在就把六百万亩地全部分光了,等到他们的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千里迢迢地赶来,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分?”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
“我们对那三十三万降卒的承诺,是让他们和家人在常山安居乐业!
如果这个承诺无法兑现,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我们骗了他们!”
“届时,这百万人口,非但不是我们的根基,反而会变成动摇我们统治的百万乱民!”
“这滔天的功劳,转眼就会变成滔天的祸事!”
刘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贾诩和沮授的心头。
“嗡!”
两人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冷汗,刷的一下就从额头上冒了出来,瞬间浸湿了后背的衣衫。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辉煌,只想着尽快把胜利果实分下去,却完全忽略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更庞大的人口群体!
是啊!
地分完了,后面来的人怎么办?
那些降卒,本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才造反的。
如今他们投降了刘景,把身家性命和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里。
如果他们的家人来了,却分不到一寸土地,依旧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股失望和愤怒,足以将整个常山郡都给点燃!
好险!
实在是太险了!
若不是主公及时点出,他们险些就酿成了天大的祸端!
想到这里,贾诩和沮授皆是心有余悸,后怕不已。
他们再次看向刘景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与折服。
这就是主公的远见吗?
在所有人都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只有他,始终保持着绝对的冷静,看到了那光鲜数据背后,潜藏的致命危机。
“噗通!”
贾诩和沮授对视一眼,竟是不约而同地,对着刘景跪了下去。
“主公明鉴万里,洞察秋毫!
是诩(授)思虑不周,险些酿成大错!
请主公降罪!”
刘景起身,亲自将二人扶起。
“文和,公与,你们也是一心为公,何罪之有?”
“只是此事干系重大,绝不容有半点疏忽。”
贾诩站直身体,脸上带着几分惭愧,但更多的是严谨。
他躬身一拜,郑重地说道:“主公教诲的是,诩已经明白了。”
“我等已连夜重新规划,将严格按照人均五亩的标准,进行批土地分配。”
“之前元氏县是人均四亩,现在提升到人均五亩标准,不够五亩补足!”
“如此,只需分出四百五十余万亩土地,便可满足现有九十一万人的需求。”
“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万亩土地,将作为储备,确保所有新迁入的家眷,都能第一时间分到田地,让他们真正在我常山扎下根来!”
“而且这些人口中还有不少非农户者,实际所储备的土地会更加的多。
这样肯定够后续百姓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