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奔腾,卷起一路烟尘。
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洛阳上空沉闷的阴云。
皇宫,德阳殿。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文武百官们一个个低着头,噤若寒蝉。
龙椅上的汉灵帝刘宏,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各地黄巾蜂起的败报,如雪片般飞来,他心中的怒火早已积压到了顶点。
就在这时,一名小黄门尖着嗓子,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
“陛下!
大喜!
大喜啊!”
“常山郡八百里加急捷报!”
这一嗓子,让死寂的大殿瞬间活了过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份沾着尘土和汗水的奏报。
“念!”
汉灵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黄门立刻展开竹简,用他那独特的、带着谄媚的尖细嗓音高声诵读起来。
奏报是刘景亲笔所书,字迹沉稳有力。
内容却让满朝文武的眼珠子越瞪越大。
奏报中,刘景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利用黄巾军长期饥饿、夜盲症蔓延的弱点,设计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夜袭。
他重点渲染了如何用火箭点燃干草,制造漫天火光,让本就看不清的黄巾军彻底变成瞎子。
又如何让士兵四面呐喊,制造十面埋伏的假象,从心理上彻底击溃敌人。
最终,引了那场惨烈无比的“营啸”
。
两万五千黄巾贼,在极致的恐惧和混乱中自相残杀,一夜崩溃。
奏报中,刘景非常聪明地淡化了自己麾下军队的战斗力。
神臂弩的威力被轻描淡写成“特制火箭”
,陷阵营的坚不可摧和骑兵的致命穿插,则被归功于“趁乱掩杀”
。
整篇奏报,将这场大胜的核心,归结于一个“计”
字。
防止军队实力引起朝廷的猜忌!
一个利用人性弱点、制造恐慌的绝妙计策。
当小黄门念完奏报,整个德阳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紧接着,哗然之声,冲天而起!
“营啸?他居然能人为地引营啸?”
“兵不血刃,竟让两万多贼寇自相残杀而亡?此子……此子简直是鬼才!”
“不可思议!
这仗还能这么打?”
朝臣们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哈哈哈哈!”
龙椅上,汉灵帝突然爆出了一阵狂喜的大笑。
笑声回荡在殿中,将所有的议论声都压了下去。
他一扫连日来的阴霾,只觉得通体舒泰,畅快淋漓!
“好!
好一个刘景!
好一个刘明远!”
汉灵帝一拍龙椅扶手,满脸红光。
“阿父!
你看看!
这就是朕提拔的人才!”
他兴奋地对身边的张让说道。
张让立刻心领神会,躬着身上前,用他那最能煽动情绪的语调说道:“
陛下圣明!
老奴早就说过,这刘景忠勇无双,有再造社稷之功!
区区黄巾贼寇,在他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
“陛下,如此大功,若不重赏,恐寒了天下忠臣之心啊!
依老奴看,这常山太守之位,非刘景莫属!”
“不可!”
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太傅袁隗黑着脸站了出来。
“陛下,刘景资历尚浅,不过一县令耳。
且观其奏报,手段狠辣,驱使贼寇自相残杀,有伤天和,非仁德之臣所为。
太守之位,事关一郡民生,还需从长计议!”
袁隗的话音刚落,汉灵帝的脸色就瞬间冷了下来。
“从长计议?”
他冷笑一声,目光如刀子般射向袁隗。
“太傅,你举荐的前任太守冯循,弃城而逃,被黄巾所杀,丢尽了朝廷的脸面!
那时候你怎么不跟朕说要从长计议?”
“现在刘景力挽狂澜,为我大汉收复一郡之地,你却在这里跟朕说什么手段狠辣,有伤天和?”
汉灵帝的声音越来越大,充满了毫不掩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