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功劳全推给了上官婉儿,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上官婉儿抬起眼,有些意外地看了陆羽一眼。
“哦?明察秋毫?”武则天似乎对这个词很感兴趣,她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女官,“婉儿,你且说说,是如何明察秋毫的?”
这是一个陷阱。若上官婉儿顺着陆羽的话说下去,便有居功之嫌;若是否认,又显得与陆羽不睦。
上官婉儿心思电转,柔声答道:“陛下谬赞。臣只是觉得,陆侍御史为国查案,乃是为陛下分忧。我等同为陛下臣属,理应戮力同心,不敢因些许规矩,误了陛下的大事。”
她没有说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将一切都归于“为陛下效力”的大义之上,滴水不漏。
“好一个戮力同心。”武则天点了点头,凤目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将手中的朱笔放下,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意味深长。
“朕看你们二人,一个心思缜密,过目不忘;一个才思敏捷,熟稔宫中典故。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倒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
这四个字从天后口中说出,让上官婉儿的脸颊不由自主地微微发烫。
陆羽心中却是一动,他知道,正题要来了。
只听武则天继续说道:“近来,朕总觉得宫中典藏的文书档案,颇为杂乱。尤其是高宗朝以来的一些机要卷宗,历经数次动荡,遗失错漏甚多。这既不利于查考过往,也容易被宵小之辈钻了空子,混淆视听。”
她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朕,打算重修一部《内库秘档》。”
《内库秘档》!
上官婉儿心中巨震。这所谓的“内库”,存放的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自太宗朝以来,所有涉及皇室、宗亲、重臣的机密档案,其中包含了无数见不得光的政治斗争、宫闱秘闻。重修秘档,这不仅仅是整理文书,这分明是要重新梳理大唐近几十年的权力脉络,其重要性和敏感性,不亚于修一部国史!
“此事,干系重大,非心腹之人不可托付。”武则天的目光,最终定格在陆羽身上,“陆羽,你便做个总校官。婉儿,你为副校官。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将内库的卷宗,给朕一字不差地重新梳理一遍。”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容置喙的威严。
“朕准许你们,调阅宫中任何卷宗,提调各司任何官吏协助。凡有阻挠者,可持朕的手谕,先斩后奏!”
“轰”的一声,陆羽和上官婉儿的脑海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这道口谕,无异于赐给了他们一柄尚方宝剑!
有了这道口谕,他们别说只是“调”一个孙长福,就算是把整个内府监翻个底朝天,也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天后,究竟是想做什么?
她真的只是想修一部秘档吗?还是说,她已经察觉到了旧太子党羽和武氏族人背后的暗流,想借他们二人的手,去捅破那个脓包?
陆羽抬起头,迎上武则天那深不见底的目光。他看到,在她的系统面板上,【帝王威仪】的金色词条,正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明白了。
这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投喂。武则天将这把最锋利的刀交到他们手上,就是要看他们,敢不敢握,又会用这把刀,去斩向谁。
“臣,遵旨!”陆羽没有丝毫犹豫,俯身叩拜,声音铿锵有力,“定不负陛下所托!”
上官婉儿看着他挺直的脊背,心中的震撼与迷惘,渐渐化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她也跟着俯身下拜。
“臣,遵旨。”
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临时搭档,而是被天后亲手捆绑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
当两人退出紫宸殿时,已是月上中天。清冷的月光洒在汉白玉的台阶上,宛如铺了一层寒霜。
他们并肩走着,谁也没有说话,但彼此都能听到对方略显急促的心跳。
许久,上官婉儿才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梦呓般的飘忽。
“陆大人,你说,这究竟是恩赐,还是……一道催命符?”
陆羽停下脚步,侧头看着她。月光下,她清丽的脸庞上写满了不安与困惑,像是一只误入风暴中心的蝴蝶。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内舍人可知,陛下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