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恢抚须赞成:“晋公说的有道理,如果你现在回京了,到时候满朝文武眼红之人比比皆是,说不定这封王的事情就黄了,最好等到圣谕下达之后再回京,方能万无一失。”
奏折很快送出,王忠嗣与部将继续饮酒享乐,等候天气转暖,同时等待朝廷给自己封王。
公文可以经过驿站正大光明的传送,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送往长安,于六天之后送到了兵部衙门。
王忠嗣的奏折属于军事类,因此需要先送到兵部,再由兵部转呈,而不是直接送到大明宫。
同样的道理,各地的奏折根据内容也有所区分,如果是重大刑事案件,则送到刑部或者大理寺,再由刑部尚书或者大理寺卿决定是否转呈皇帝。
工事类的奏折先送到工部衙门,赋税、钱粮类送到户部衙门,人事推荐送到吏部衙门,弹劾举报送到御史台……总而言之,不同的奏折送往不同的衙门,不能直接送进皇宫。
兵部尚书杜希望看到是王忠嗣的奏折,不敢怠慢,立即驱车来到承天门,然后步行入宫前来两仪殿面圣。
听说杜希望求见,李瑛立即召见,询问他的来意:“杜卿来见朕可有要事?”
杜希望双手呈上奏折:“兵部刚刚收到王忠嗣从东北送来的奏折,请陛下过目。”
“呵呵……王忠嗣终于想起上奏折了?”
等吉小庆转呈上来之后,李瑛迅速拆开火漆封缄,逐字逐句的阅读起来。
“看来王忠嗣快要上钩了?”
看完之后,李瑛在心中冷笑一声,将书信收了起来。
王忠嗣这是怕自己怀疑他,这才写封奏折说明他的近况,说什么已经能够下床,纯属糊弄鬼!
世人还以为风寒是什么大病,却不知道在千年之后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感冒而已!
只要救治及时,很快就会康复,又不是缺衣少穿、没钱买药的贫苦百姓,怎么可能会因为一场风寒就病的几个月无法下床?
“你王忠嗣既然喜欢装病,那就让你再装一段时间,朕有的是耐心。”
李光弼率领的三万精锐已经从四川乘船抵达了金陵,并在那里休整过年。
李瑛已经给杨良瑶、贾耽甥舅下了圣谕,命二人率领船队离开安南返回金陵,将李光弼率领的这八万将士运送到辽东半岛。
从金陵到龙泉将近五千里,而且东北直到三月份才会转暖,不用急着让将士们长途跋涉,等大唐的船队抵达金陵之后,只需要十天就能将这支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到东北。
就算王忠嗣想造反,李瑛也不怕他,自己可以调集整个国家的力量,他王忠嗣拿什么跟自己斗?
杜希望拱手询问:“敢问陛下,不知道晋国公在书信中说了什么?”
李瑛吩咐吉小庆给老泰山看座,抚须问道:“不知杜卿对王忠嗣封王之事有何见解?”
“谢陛下赐座!”
杜希望施礼致谢,落座之后便直抒己见:“既然陛下垂询,臣便斗胆直言。”
“臣的看法与颜相一致,虽然晋国公功勋卓著,但为了大唐的社稷着想,不宜封王,以免为后世开了先河。”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