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其纳嫔,为皇室绵延子嗣,开枝散叶。”
奏请完毕,王彩珠便跪倒在公公面前,稽首恳求。
“哎呀……朕夏天征讨吐蕃,归京后又忙于政务,还真疏忽了此事。”
李瑛这才明白这个儿媳的来意,原来他并非为了王忠嗣进宫,而是来请求给丈夫纳妾
崔星彩自责道:“陛下日理万机,此事说起来怪臣妾顾虑不周,不曾为太子着想。”
杜芳菲道:“我们当初答应过姐姐,她走后好生照顾太子,如今确实疏忽了。”
“也谈不上疏忽,毕竟母后今年新薨,太子还要为母守制,不宜过早纳嫔,如今正是时候。”
看到两位妃子争相自责,王彩珠急忙为两人辩解。
李瑛抚须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太子从良人院中择几个良人纳为侧室,尽早开枝散叶。”
“启奏父皇,儿媳未能身怀六甲,心中有愧,私下里常常为太子物色良配,因此已有人选,无须从宫中挑选。”
见老公公爽快的一口答应,王彩珠急忙将想法挑明。
李瑛皱眉:“不知王氏为太子物色的谁家女子?”
王彩珠从容不迫的道:“一个是兵部员外郎韦芝的次女,今年十五岁,名唤韦敏,生的贤淑美丽,知书达理。
另外一个则是户部侍郎王缙家的四娘,今年十四岁,受其父亲熏陶,文采斐然,能歌善舞。
儿媳已与这两家沟通过,她们的父母都同意这桩婚事,太子对二女也十分满意,还请陛下恩准。”
李瑛捻着胡须略作思忖:“既然他们有眼缘,朕自然不会棒打鸳鸯,明日朕就让礼部为太子筹备纳嫔事宜。”
如果王彩珠给李健介绍的是尚书或者某位大将的女儿,李瑛肯定会产生警惕,但韦芝只是一个五品的兵部员外郎,王缙也只是户部侍郎,所以就爽快同意了。
李健毕竟是当朝太子,总不能像李隆基当初对待自己那样专门给他物色县令家的女儿,所以纳侍郎、员外郎的女儿为嫔,不高不低,最是合适。
“臣妾多谢陛下恩准!”
目的达成,王彩珠喜不自禁,急忙叩首谢恩,总算对丈夫有个交代了。
待王彩珠起身之后,崔星彩关切的道:“太医院最近研究了一种促进妊娠的药方,太子妃可以抽空去问问,拿几服药服用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王彩珠道谢:“多谢贤妃关心,妾身回头就去太医院问问。”
杜芳菲道:“听说慈恩寺求子非常灵验,太子妃可以去寺庙上一炷香许愿。”
“呵呵……妾身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也去过青龙寺、兴福寺,但这肚子就是一直没动静。”王彩珠遗憾的说道。
李瑛笑道:“求佛不如求己,你还年轻,调养好身体,有的是机会。”
王彩珠又闲聊了几句,起身告退,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太极宫。
回到家中,王彩珠便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健:“父皇已经答应了妾身的请求,说是明日就让礼部为殿下筹备纳嫔之事。”
“呵呵……辛苦爱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