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瑛当即做出决定,等安思顺率领的兵马穿过吕梁山之后,三路合围太原,给城内的守军施加压力,同时也坚定郭、王二族开门投降的信心。
“太原危急,长安朝廷必会增援,可以在汾州境内的灵石县驻扎一支兵马,阻挡南面来的援军。”
夫蒙灵察在河东道担任了四年的节度副使,对环境非常熟悉,知道灵石县是从晋州北上太原的要塞。
李瑛听完便改变了决定:“有杜将军的三万人,再加上安思顺统率的近四万人,攻破太原足够了。
你们河东军就不要参与攻城了,把你麾下的两万人马分作两路,阻挡来自长安和洛阳的援军,至于守灵石还是守仪州,由你自行决断!”
夫蒙灵察喜出望外,抱拳领命:“臣定当不负圣望!”
会议结束,汾州刺史已经命庖厨置办了丰盛的酒宴,李瑛率众人入席,举杯共饮。
杜希望在去北庭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跟李隆基连面都没有见过,也谈不上君臣感情,所以直接没有和李隆基打招呼。
次日清晨,杜希望和夫蒙灵察各自离开,李瑛则率领浩浩荡荡的封禅队伍离开隰县,顺着驿道北上。
李瑛的队伍一路向北穿过文水、交城、清源等县城,引得沿途的百姓纷纷来到路上瞻仰天子的仪仗,四处传播李隆基健在的消息。
太原府地形平坦,李瑛率领的队伍速度逐渐加快,一天下来能走一百五六十里,很快就途经太原城下。
得到消息的太原尹杨慎矜下令关闭城门,城内的所有守军悉数登城,以防敌军发起突袭。
李瑛打算先去五台山祭天,回头再折回来攻打太原,所以也没有招惹城内的守军。
但城墙上有一些认识李隆基的将士看到马上的李隆基健康如旧,内心不禁有些动摇,私下里交头接耳。
“马上那个穿龙袍的老者不正是太上皇吗?为何长安朝廷的文书说他罹患重病,这看起来根本不像生病的样子啊!”
“莫非长安朝廷才是矫诏篡位?咱们不会跟错人了吧?”
“我等本为大唐忠臣,若是跟错了人,那就是叛军了,这可如何是好?”
“唉……看看情况再说吧,现在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听说十六皇子李璘在幽州登基称帝了,他们发布的檄文还说太上皇去世,立下遗诏把帝位传给他呢!”
“这李璘纯属一派胡言,太上皇这不是好好的活着?先不说长安朝廷和灵州朝廷哪个是正统,但幽州的朝廷一定是叛党!”
消息很快传开,城内的一些文官和士族的头领也纷纷登上城墙向驿道上眺望,参观皇帝的封禅队伍。
为了扰乱城上的军心,动摇太原城内士族对李琦的支持,李瑛下令队伍放慢速度,并让鼓乐手吹吹打打,逶迤前行。
太原尹杨慎矜和并州大都督长史王昱非常害怕,便命人把到城墙上参观的士族驱逐下去。
“都看什么?就算那人是太上皇又如何?”
“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太上皇亲自写了诏书禅位给长安的圣人,经过满朝重臣的鉴定,确认是太上皇的手笔无疑。”
“逆贼李瑛不甘心圣人登基,派人劫持了太上皇带到了灵州,你们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