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的望着李琚:“朕去年就打算派高适去帮助你,只可惜一直未能得空,现在派了一文一武去担任你的左膀右臂,足可助皇弟成事。”
李琚闻言大笑:“可是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大诗人?”
身穿浅绯色官袍的王昌龄急忙出列,握着笏板道:“正是在下的拙作,魏王殿下见笑了,在陛下与太白先生的面前,下官岂敢当大诗人这三个字!”
李瑛笑道:“王卿不必谦虚,论塞外七绝,即便是谪仙人也要甘拜下风,就更不用说朕了。”
李白抚须道:“圣人言之有理,臣这辈子就输给过崔颢的黄鹤楼一次,在七绝上略逊王少伯(王昌龄表字)一筹。”
李琚接过话茬:“好了,王卿不必谦虚,希望你能像龙城飞将一样辅佐孤拿下洛阳,与皇兄合围长安。”
王昌龄作揖领命:“下官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人所望,不负魏王之托!”
李瑛的目光又扫向夫蒙灵察:“夫蒙爱卿,你麾下的河东军共有多少兵马?”
夫蒙灵察作揖道:“回圣人的话,共有三万五千余人。其中屯太原两万人,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各五千人。”
“太原尹杨慎矜治下有多少兵马?”李瑛又问。
“大概三千左右。”
夫蒙灵察推测道,“不过就在臣离开驻地的时候,接到斥候禀报,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骑兵渡过黄河,自蒲州朝太原进发。”
李瑛微微颔首:“杨慎矜乃是李林甫的嫡系,十有八九会依附于伪庭。这三千人马定然是长安派去支援杨慎矜的,估计后面还会有步兵跟进。”
夫蒙灵察自嘲的一笑:“估计伪庭也知道臣深受信安郡王(李祎)提携,担心臣倒向圣人,所以向太原增派兵力。”
太原作为大唐的龙兴之地,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不仅被设为大唐的陪都,另外还设有并州大都督。
到了开元年间,李隆基又在太原增设河东节度使,一时间形成了太原府尹、并州大都督府、河东节度使并立的情况,局面甚至比安西还要复杂。
太原尹作为太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级别为正三品,负责管理太原府治下八十万百姓,并拥有三千府兵。
并州大都督设置于贞观年间,管辖河东道境内四十多个折冲府,鼎盛时期坐拥十五万兵力。
但因为大都督位高权重,自从设置伊始就一直不实封,由历代亲王遥领,实际掌权者是大都督府长史。
到了开元时期,府兵制度逐渐崩坏,河东境内的折冲府逃亡尤其严重,并州大都督治下的折冲府也从鼎盛时期的下辖四十二个锐减到二十七个,总兵力已经不足三万人。
而开元初期的后突厥汗国正处于强盛时期,频频进入河东道劫掠百姓,李隆基无奈之下在太原设置河东节度使,面向地方招募带饷士兵,与并州大都督府共同镇守河东地区。
李瑛知道,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王昱能够上位走的是武灵筠的关系,那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支持长安朝廷。
“王昱能够调动多少兵马?”李瑛蹙眉问道。
夫蒙灵察沉吟道:“据臣所知,并州大都督府目前下辖的府兵已经不足三万,分别部署于河东道十余州,王昱总不能把所有兵力全部调到太原吧?集结两万人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