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嗣、李泌、李白等没有笏板的官员制作笏板,以备上朝时候用。并在城外的马鞍山上建造了一座简易天坛,供新皇帝祭天。
次日晌午,皇甫惟明带着五百多名随从,抵达了灵州城外,并火速进城面君。
“臣皇甫惟明拜见圣人!”
皇甫惟明已经从书信中知道了李隆基禅让之事,当看到李瑛黄袍加身的时候,纳头便拜。
“爱卿快快请起!”
李瑛急忙把皇甫惟明扶起,并告诉他准备派他前往陇右接替王忠嗣担任节度使。
“陇右兵力雄厚,乃是我大唐头号藩镇,在如今动荡的局势之下,也只有爱卿能够掌控陇右,助朕平叛。”
皇甫惟明对李瑛的信任很是感激,再次跪拜:“承蒙圣人器重,臣虽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李瑛将皇甫惟明扶起,又命他去太上皇行在探视李隆基:“爱卿啊,去看看太上皇吧,你们毕竟都是他提拔的。”
“臣遵旨!”
皇甫惟明奉命而去。
除了王忠嗣和皇甫惟明先后到来之外,又有来自京畿道的陇州刺史、庆州刺史,来自山西的绛州刺史、汾州刺史等十余人奉诏来到灵州。
再加上之前来到灵州的丁怀德、蒋渊等人,城内的刺史多达三十余人,云集了整个大唐将近十分之一的刺史。
一时间,灵武城内紫袍云集,各种高官进进出出,让百姓们大开眼界。
晌午过后,又来了一名重量级官员,他就是河东节度副使夫蒙灵察。
与王忠嗣的心理一样,夫蒙灵察一时间也无法判断长安和灵州的书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李瑛既然说天子已经逃到灵州,夫蒙灵察便决定亲自来一探究竟,孰真孰假,见到李隆基之后便会真相大白。
他本是羌族人,出生于京畿道治下的同州冯翊县,今年五十岁,因为追随李祎、盖嘉运屡立大功,逐步升任河东节度副使。
虽然他只是个副使,但由于河东节度使由庆王李琮遥领,所以他就是河东军的主将。
李祎对夫蒙灵察有知遇之恩,因为李祎遭到朝廷下狱,所以夫蒙灵察选择来见李瑛,希望能够证实武氏母子篡位事实,然后才能出兵拯救李祎。
夫蒙灵察的身份不像王忠嗣那么敏感,接到诏书之后只带了百十名随从,一路快马加鞭赶到灵州,正好赶上李瑛的登基大典。
夫蒙灵察进城之后才发现王忠嗣、皇甫惟明、崔希逸甚至还有户部尚书裴宽等人都在城内,此外还有三十多个刺史云集于此。
经过一番打听,夫蒙灵察断定李琦得位不正,禅位诏书乃是矫诏,武氏母子实属大唐逆贼。
这让夫蒙灵察很是高兴,便在颜杲卿的带领下前去拜见新皇帝。
“臣河东节度副使夫蒙灵察拜见圣人!”
夫蒙灵察见到身穿龙袍的李瑛一脸威严,纳头便拜。
夫蒙灵察来到灵州,就代表着三万河东军倒向了自己,这让李瑛很是高兴,热情的扶起夫蒙灵察嘘寒问暖,并命李泌设宴款待。
夫蒙灵察拱手表忠心:“臣已从同僚口中得知李琦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