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左右。
除了京军之外,唐军目前还设置了四大都护府,根据防御方向的不同,配备了不同的兵力。
其中,兵力最雄厚的是安西大都护府,主要作战任务是防御西方阿拉伯帝国的西侵,同时向南防御吐蕃的入侵。
安西大都护府下辖兵力八万人,目前的大都护由右相李林甫兼任,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是副大都护盖嘉运。
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正北方向是北庭大都护府,以庭州作为驻地,统兵七万,主要作战任务是防备西突厥中迅速崛起的突骑施部落的侵略,以及管理薛延陀、回纥等异族。
除了安西和北庭这两座大都护府之外,唐朝还在辽东地区设置了辽东都护府,在交州地区设立了安南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日常驻兵三万,职责是管理契丹、高句丽、靺鞨、新罗等东方的藩邦。
安南都护府驻兵两万,主要职责是管理南诏、百越、林邑等南方的藩邦。
这四大都护府从唐朝初年就开始设置,中间经过几次调整,但总体局势没有大的变化,目前兵力在二十多万出头。
除了京军与边兵之外,唐朝初期还在全国各州设置了六百多个折冲府,上府兵力为一千两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
唐初所有折冲府的总兵力加起来在六十万左右,这些府兵平时在地方操练,协助官府维持地方治安,根据战争局势向边疆派遣增援。
但由于大唐建国以来战争不断,从太宗到高宗再到武则天时期,边疆与异族的战争几乎就没间断过,导致各折冲府的兵员出现了大量的伤亡与逃跑的情况。
到了开元年间,全国各地折冲府残余的兵力已经不足四成,往年拥有一千两百名兵员的上府如今能拉出四五百壮丁就算不错,不要说向边疆调兵,就算是维持地方治安都已经捉襟见肘。
为了应付兵力紧张的情况,李隆基开始在全国重要的军事区域设置节度使,让节度使自行招募兵力。
目前全国共有陇右、安西、河西、朔方、河东、剑南、平卢、范阳八个节度使,下辖兵力两万至五万不等,李隆基还计划在北庭和岭南再增设两个节度使。
李隆基设置节度使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折冲府崩坏带来的局面,对节度使的要求是只统兵,不干涉地方政事,所以导致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节度使并存的情况。
通俗点来讲,安西大都护府相当于集军政一体的部门,既负责军事也负责政事。
而安西节度使只负责打仗,只不过和安西都护府的范围重叠,导致了一定的混乱。
八大节度使之中,目前兵力最雄厚的是陇右节度使,由于目前正在反攻吐蕃,经过朝廷不断增兵,目前下辖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七万人。
而且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还身兼安西节度使一职,安西节度下属的三万兵力也归他调遣,使得王忠嗣成为了手握十万雄兵的头号唐朝大将。
兵力排在第二位的是由张守珪掌控的范阳节度,目前拥有五万的兵力,治所位于幽州。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统兵四万驻凉州,朔方节度使皇甫惟明统兵三万驻灵州,剑南节度使田仁琬统兵两万五驻益州。
剩余的河东节度使由庆王李琮遥领,平卢节度使由忠王李亨遥领,兵力都在三万左右,日常由节度副使统率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