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唐京城的繁华与宏伟,不愧是这个时期的世界顶级大都市。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除了三教九流的汉人之外,还有操着各种语言,肤色各异的藩邦人员,他们或者经商、或者传教、或者求学,充分展示了大唐帝国的包容性与多元化。
曲江池旌旗林立,盔甲映日,左羽林卫出动了一千人护驾,将芙蓉园拱卫的铜墙铁壁。
李瑛的马车在远处停下,命令诸葛恭上前求见。
“有劳公公通禀圣人,就说太子有急事求见。”
诸葛恭怀抱拂尘,对一个年轻的同行柔声央求。
对方似乎并不太把太子放在眼里,鼻孔朝天:“圣人玩的正尽兴,谁敢现在去打扰?要不让太子爷直接过去?”
诸葛恭赔笑:“公公莫开玩笑,不经通报擅自面君,乃是逾礼之举,有劳你操心则个。”
“一点都操不了!”
年轻太监如实回答。
“小林子,你又在狐假虎威了么?”
一个年纪略大一些的太监走了过来,正是去太子府颁布过两次圣旨的柳胜。
“见过柳公公。”
诸葛恭急忙施礼,“太子爷有急事求见陛下,能否向圣人通融一声?”
柳胜瞄了一眼隔着帘子眺望曲江池的李瑛,微微颔首:“咱家尽力。”
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柳胜喜滋滋的返回,径直来到马车旁施礼:“禀报太子爷,圣人此刻正在紫云楼休息,他答应让你过去了。”
李瑛一掀车帘跳了下来,对柳胜叉手道:“有劳柳公公了,你的恩情,寡人铭记于心。”
“呵呵……太子爷客气了,此乃奴婢分内之事。”
柳胜左绕右转,前面带路,领着李瑛走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终于抵达了飞阁流丹、雕栏玉砌的紫云楼。
只听楼内莺声燕语,远远便能看到七八个妃子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穿着薄衫的李隆基,周遭的婢子、太监将彩云楼的台阶站的满满当当,少说也有上百人伺候着。
“儿臣李瑛,求见父皇。”
李瑛在彩云楼的台阶下驻足,跪地叩首。
李隆基挥手示意嫔妃们暂且退后,缓缓起身走到台阶前,居高临下的问道:“太子如此急匆匆的来找朕有何要紧的事情?”
李瑛将目的如实道来:“今日清晨,有个来自兖州泗水的使者求见儿臣……”
最后说道:“泗水县令杜希望在任多年,政绩斐然,百姓交口称赞,当地人称‘杜青天’。户部官员冤枉忠良,将其下狱,矛头明显指向儿臣,故此儿臣请父皇明察。”
李隆基露出无聊的表情:“原来就为了这么一件小事啊?只是下狱罢了,又不是杀头,朕相信户部查清楚之后,一定会还杜希望一个公道。”
旁边的武惠妃哂笑道:“太子真是恃宠而骄,区区一个县令的事情也敢惊扰圣驾,莫非以为圣人无所事事?”
李瑛磕头道:“杜希望本是能臣,却因为儿臣得不到升迁,此番又被冤枉下狱,实在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故此,请父皇彻查此事,还杜希望一个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