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前几日被影阁的恐怖压下去,此刻又重新亮起来的光,像被风吹旺的火星,星星点点,却足以燎原。
“你还记得影阁总坛那夜吗?”
张远忽然开口。
赵山河愣了愣,随即打了个寒颤。
那夜黑得不见五指,影阁的毒雾弥漫在空气中,闻着像腐尸的味道。
他们被困在石室里,听着外面影卫的嘶吼和同伴的惨叫,赵山河甚至觉得自己的重剑都在抖。
“记得。”
他瓮声瓮气地说,“那时候你说,月亮被云遮着,也总会亮起来。”
“嗯。”
张远望着朝阳彻底跃出云层,金光铺满了整座断云峰,“现在你看,云散了。”
赵山河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忽然笑了。
他抬手拍了拍张远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张远踉跄了一下,却没觉得疼。
“说起来,”
赵山河忽然凑近,压低声音,“昨日我去给青州城的百姓送药,听见有人在传,说要给你立个生祠。”
张远猛地转头看他,眼里满是错愕。
“你可别来这套。”
他皱眉,“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那可由不得你。”
赵山河笑得露出白牙,“百姓们说,是你把他们从影阁的刀下救出来的。
再说了,你当这生祠是给你一个人的?”
他指了指广场上的众人,“这是给所有敢站出来的人立的。
是给武当老道的拂尘,给唐门丫头的毒针,给丐帮兄弟的打狗棒,也是给你这把破剑的。”
张远低头看了看腰间的长剑。
剑鞘上的漆掉了不少,是前几日硬接影阁阁主一掌时崩的。
但剑柄被他握得温热,上面的纹路磨得光滑,带着种踏实的熟悉感。
他忽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
那时师父躺在病榻上,枯瘦的手握着他的手腕,说:“江湖不是一个人的江湖,是千万人的江湖。
你手里的剑,要护的从来不是一块碑,一座山,是人心底的那点光。”
那时他不懂,觉得师父说的话太玄。
直到此刻,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听着孩童追跑时的喊,感受着风里混着的药香、面香、青草香,他忽然懂了。
影阁的阴影或许还没散尽,江湖的风波或许还会再起。
但只要这些人还在,只要有人愿意扛着重剑站在山门,有人愿意蹲在药庐碾药,有人愿意为陌生人递上一块米糕,这江湖就乱不了。
因为人心底的光明,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守护的。
它像接力棒,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就算偶尔被乌云遮一下,也总会有人把它重新举起来。
“走了。”
张远拍了拍赵山河的胳膊,转身往演武场走,“去看看师弟们的剑法练得怎么样了。
总不能下次再遇着麻烦,还让小姑娘挡在前面。”
赵山河哈哈笑着跟上,重剑在石板路上拖出哗啦的声响,铜铃又开始叮当作响。
阳光越明媚,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天字碑上,与“侠义千秋”
四个大字重叠在一起。
远处的钟声还在响,这一次,青州城的方向也传来了回应,是城隍庙的钟,也是镖局的号子,连成一片,震得云絮都加快了脚步。
胜利的曙光已在天际破晓,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