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廿三当夜,雪漫城沉浸在将军府一战的震撼余波之中。
洪范比他逼平霍巍的消息更快赶回烽燧城,为的是准备两日后与三位重量级人物的会面。
来者是“玉华真君”田淮、掌武院贺州提督“烟雨凭栏”魏昭理,以及监察院监察使俞晚舟。
洪范向来习惯谋定而后动,此次在镇北卫会议上掀起波澜本是由多方议定,目的是试探寇非的态度。
淮阳国灭已有四年,朝廷“一九州,定天下”的信号再清楚不过。
从宏观角度讲,洪范认为镇北卫的独立姿态已进入倒计时——毕竟区区二位天人如何能与关奇迈、萧鼎二位武圣相持?
但大势归大势,这天下从不缺逆命之人。
好在寇非虽以脾性爆烈闻名,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莽夫。
“寇公不糊涂,北疆的事就好办了。”
田淮说这话时按着眉心,长舒一口浊气。
当然雪漫一战的实际效果远不止如此。
洪范展现出的元磁级战力将这一战带到了历史级高度,其战果不只代表力量对比,更影响人心向背。
在北疆人眼里,这位凉州人的标签不只是“天骄榜首”和“烽燧校尉”,更有“皇帝钦命”与“龙敕星君”;当这样一位“外人”在北疆以无可比拟的姿态崛起,天然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由是,田淮几人纷纷对局势给出极乐观的推定,要往烽燧城掌武院增调人手、扩张其职能;若一切顺利,魏昭理还打算在半年内增派一队赤绶缇骑,在洪范辖域试点执法……
正和三十四年的除夕来得毫不拖沓。
这一次洪范没有回金海城,而是与赤沙军一同在烽燧城用年夜饭,并亲自在后半夜登城值夜。
这明摆着就是宣传,但宣传本身蕴含着态度。
哪怕是三更半夜专程裹着大氅出屋的索成周,遥遥望见屹立在城头火光下的洪范,也难免怅然若失、自愧不如——你尽可以说别人装,那你怎么连装都做不到呢?
春节过后未久,中卫和左卫将军府便恢复了与烽燧城的情报共享;正月初三,洪烈惊喜且惊讶地发现新送来的一批补给不仅未被克扣,甚至还额外多补了一些。
这些改变一方面由寇非暗中推动,另一方面源自于洪范展现出的超凡实力。
以武为尊毕竟是大华的底层逻辑。
纵观烽燧全城,索成周、雍玉、松明杰几人在洪范到来后损失了最多的实权和影响力,但哪怕是他们回想起几个月前郭瀚被上枷提走的场景,如今亦只叹一句“早知如此”。
这当然是薄凉,却更是绝对力量下逼出来的现实。
老虎来了没跑,被吃了怪谁?
大年初三深夜,洪范独自一人飞回金海与西京,见了诸多亲友,捎回一众高级军官的家信,而后几日又往神京拜访故旧。
持续加班的关奇迈对前下属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