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没有过多的铺垫,甚至没有与重臣商议,元景帝以一种近乎独断的姿态,颁布了一系列震惊朝野的法令:
《限伐令》:严格限制各地林木砍伐数量与区域,划定永久禁伐区,违者重处。
《节矿令》:暂停新矿脉勘探批复,现有矿场需重新评估环境影响,严格限制开采规模与深度。
《山川泽地庇护诏》:正式承认国内非人智慧生灵的生存权,划定多处“灵类栖息地”,严禁人类擅自闯入、垦荒或进行任何破坏性活动,违者以重罪论处。
《清净水流策》:严令整治工坊污水排放,保护江河湖泊。
同时,皇帝宣布,调整国家发展方略,从追求极致速度转向“有序、均衡、可持续”,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的治国纲要。
圣旨一下,朝堂哗然!
以宰相李维、大将军赵莽为首的革新派和军方势力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自缚手脚,将导致经济衰退,国力下滑,前功尽弃。他们无法理解皇帝为何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但元景帝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硬。
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罢黜了几名跳得最凶的官员,甚至不惜动用雷霆手段,强行推动新政。
“朕意已决!”朝堂上,元景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与威严,“后世史书若要骂名,朕一力承担!然今日,此法必行!”
新政推行之初,确实引发了不小的动荡。许多依赖资源开采的地区经济受挫,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元景帝在巨大的压力下,身体也每况愈下。
然而,法令的效应也在慢慢显现。
被过度索取的山林河流得到了喘息之机,肆虐的沙尘有所减少,浑浊的河水逐渐变得清澈。
虽然人类社会的脚步似乎“慢”了下来,但一种更加健康、平稳的节奏开始取代之前的狂热与透支。
妖灵会馆方面,虽然伤痛难以磨灭,但也感受到了人类世界传来的善意信号。
冲突的频率显著下降,紧绷的对立关系出现了缓和的曙光。
可惜,天不假年。
或许是殚精竭虑推行新政耗尽了心神,或许是旧疾复发,又或是秦岭的血债终究带来了一丝冥冥中的反噬......在张玄清来访两年后的一个深秋,元景帝在批阅奏章时骤然咳血昏厥,御医束手无策,三日后,便龙驭上宾,猝然离世,终年五十三岁。
举国哀悼。
太子王通继位,次年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
历史对于元景帝的评价变得复杂而多元。他执政后期颁布的法令,无疑是对前期政策的否定与修正,饱受争议。
但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锐意进取,打开国门,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文化交融,使大兴国国力达到空前鼎盛,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因此,尽管他执政后期政策急转,人们仍将他统治的时代称为——“元景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