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棠不禁感叹,如果没有系统的出现,自己恐怕永远无法拥有如今这样的生活。
尽管如今家庭的经济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全家人的辛勤努力,但阅读却真正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如今,李皎棠不仅银行卡里有着一笔可观的存款,而且还掌握了许多其他的技能,这些都是他宝贵的财富。
更不用说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隐形财富,比如知识、经验和自信。
在高考的那几天,农庄特意停业,以确保李皎棠能够全心全意地应对考试。
李皎棠提前调整好了课程安排,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和休息。
李爸更是将家里那辆老面包车擦拭得一尘不染,仿佛它是一辆崭新的豪车。
他仔细地擦拭了三遍,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只为了给李皎棠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出行环境。
而李妈则在保温桶里准备好了温凉适中的绿豆汤,这是她特意为李皎棠准备的消暑饮品。
绿豆汤的温度恰到好处,既不会太烫,也不会太凉,让人喝起来感觉格外清爽。
就连张大爷也特意送来了一篮子刚煮好的板栗,他笑着对李皎棠说:“吃了这些板栗,沾沾喜气,考试一定能顺顺利利!”
这份来自邻里间的关怀和祝福,让李皎棠倍感温暖。
李皎承的表现出乎意料地镇定,他身着李妈新买的浅蓝色衬衫,袖口扣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精神。
在进入考场前,他回头给了李皎棠一个微笑,并举起手比出一个“ok”
的手势,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一直紧握着心的李皎棠稍稍松了一口气。
那三天里,一家人都守候在考场外的树荫下。
李爸手中拿着报纸,但却几乎没有翻动过几页;李妈则不断地摩挲着保温桶的提手,似乎这样能缓解她内心的焦虑;而李皎棠则在手机上整理着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版注释,然而她的眼角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往考场门口瞟去,仿佛只要多看一眼,就能让时间过得更快一些。
终于,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
李皎承随着人流缓缓走出考场,他的脸上洋溢着少年人特有的明亮笑意。
他快步跑到李皎棠面前,接过她递来的绿豆汤,仰头灌下一大口后,才扬起眉毛兴奋地说道:“姐,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我想出来了!”
就在这一瞬间,李妈的眼眶突然红了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李爸则激动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连话都说得有些不连贯,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
在等待成绩的那漫长的半个月里,李皎承并没有让时间白白流逝。
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精神抖擞地跟着张大爷前往板栗园,仔细地熟悉那里的路线,并用心学习如何向游客们讲述山里的故事。
到了中午时分,李皎承会热情地帮助王婶在食铺里端面,他算账的度快如闪电,甚至比计算器还要迅准确。
而傍晚时分,李皎承则会跟着李爸一起盘点农庄的物资,他认真地将每一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账本上的字迹工整而规范。
有一次,李皎棠偶然间撞见李皎承在露台上专注地背诵军校招生手册。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他那认真的侧脸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就在那一瞬间,李皎棠突然想起了两年前那个举着薯片袋、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有担当的少年了。
终于,查分的日子来临了。
一家人紧张而期待地围坐在客厅的电脑前,李皎承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当他输入准考证号时,指尖还是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着。
当屏幕上的分数突然跳出来的那一刻,整个客厅都仿佛凝固了。
李妈激动得立刻抱住了儿子,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李爸则迅拿起手机,兴奋地给亲戚们报喜——这个分数远远过了军校的录取线!
李皎承凝视着屏幕上的数字,愣了好几秒,然后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般,他猛地转身,紧紧地抱住了李皎棠,声音略微有些哽咽:“姐,我能去报效祖国了!”
送李皎承去军校报到的前一天,农庄里像过年一样热闹。
张大爷带着村里的老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农庄,他们手里提着一筐筐晒干的板栗,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些板栗都是他们精心挑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