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没说完,院门外传来摩托车的声音,是王婶的儿子张强——昨天聚会上见过的初中同学。
他一进门就笑着说:“妈,这事我跟您说过,皎棠靠谱!
咱们那地种庄稼累不说,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租给她还省心。”
有了儿子帮腔,王婶当即拍了板:“行,婶信你,啥时候签合同都行。”
接下来的三天,李皎棠跟着父母跑遍了另外四家村民。
有两家担心租金兑现,她就承诺按季度预付;还有一家老人舍不得地,她就特意在方案里加了条“保留三分地种自家蔬菜”
,还说等果子熟了,第一筐准送过来。
磨了三天嘴皮子,五家村民终于都松了口,约定周末在村委会签合同。
签合同那天,村支书也来了,帮着核对条款。
李皎棠把提前准备好的合同分给大家,每一条都念得清清楚楚:“租期五年,五年后优先续租;施工期间如果损坏地里的作物,按市价赔偿;大家要是愿意来做工,每天工资一百五,管午饭。”
村民们听着,脸上的顾虑渐渐散了,一个个拿起笔,在乙方那栏郑重地签上名字。
李皎棠握着笔,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签名,忽然觉得指尖都在烫——这片她从小跑遍的坡地,终于要迎来新的模样。
签完合同的第二周,施工队就进了场。
李皎棠特意请了建筑系的老师来现场指导,先沿着山泉水的走向挖排水渠,又在最上层的地块打地基,准备建玻璃茶室。
她每天早早就到工地,盯着工人拌水泥、搭钢架,中午跟工人们一起吃盒饭,晚上还得整理当天的施工记录。
父亲怕她累着,让她别总往工地跑,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心血工程’,多盯点才放心。”
可施工刚过半,就出了岔子。
建池塘时,工人不小心挖断了山下李爷爷家的水管。
李爷爷急得直跺脚,拿着锄头就要去堵工地的门。
李皎棠赶紧跑过去,一边帮着找水管工修水管,一边跟李爷爷道歉:“爷爷,是我们没提前查好管线,您放心,修水管的钱我们出,这几天您家用水,我每天给您送桶装水过来。”
连着送了三天水,又特意买了两箱牛奶过去,李爷爷的气才消了,后来还常去工地帮着看材料,怕有人偷拿。
最麻烦的是玻璃茶室的采光设计。
一开始工人按图纸搭了钢架,可李皎棠现正午的阳光会直射进茶室,夏天肯定闷热。
她连夜翻设计书,又给建筑系老师打电话,最后决定在茶室顶部加一层可调节的遮阳帘,还在周围种上爬藤月季,既挡阳光,又添景致。
改设计那天,施工队的工头嘟囔:“小姑娘咋这么较真?”
李皎棠却没松口:“要做就做好,不能让客人来了觉得不舒服。”
一个愉快的假期转瞬即逝,李皎棠望着眼前这个初具雏形的地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遗憾。
她知道,自己即将返回学校,继续学业的征程。
在离开之前,她与父母约定好,如果遇到任何问题,一定要通过视频沟通解决,并且务必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
她还承诺,一旦有假期,她会立刻赶回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