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李皎棠是被窗外的鸟鸣叫醒的。
她揉着眼睛坐起身,拉开民宿的木窗,一股带着水汽的风扑面而来——远处的洱海泛着淡金的光,晨雾像薄纱贴在湖面上,苍山的轮廓在雾后若隐若现,比昨晚暮色里多了几分清透。
“姐!
快下来吃早饭!”
楼下传来李皎承的喊声,伴随着碗碟碰撞的轻响。
李皎棠套上薄外套跑下楼,见爷爷正坐在小院的石桌旁,手里捏着块鲜花饼,慢悠悠地就着热茶;李妈在摆碗筷,李爸则拿着手机,正对着院角的三角梅拍照。
“吃完早饭咱们就去洱海边,先沿生态廊道走一段,中午在附近吃白族菜,下午租自行车环湖。”
李爸把拍好的花照递给大家看,“昨晚查了天气,今天没风,傍晚还能看见月亮早早升起来。”
李皎承听到妈妈的话,兴奋得像只小兔子一样,立刻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满脸笑容地喊道:“我要骑蓝色的自行车!”
“好好好,到时候让你挑。”
李妈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也不禁笑了起来,然后温柔地夹了一块饵块放到他碗里,“先多吃点,不然一会儿骑车可就没力气啦。”
吃完早饭,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
此时,晨光已经洒满了整个洱海,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生态廊道上,铺着一条红色的塑胶跑道,走在上面,感觉软软的,非常舒适。
李皎棠和弟弟走在前面,他们像两只好奇的小猫咪一样,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走着走着,李皎棠突然现地上有一朵被风吹落的合欢花,她连忙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捡起来。
这朵花的花瓣粉嫩粉嫩的,宛如少女脸上的胭脂一般,美丽动人。
李皎棠把花放在手心里,感受着它的轻盈,仿佛没有一点重量。
爷爷和李妈走在中间,爷爷指着湖面上偶尔掠过的水鸟,兴致勃勃地跟李妈讲述着关于这些鸟儿的故事。
李妈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点点头,脸上露出微笑。
而李爸呢,则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依旧走在最外侧。
他的手里提着大家的水壶,目光却时不时地扫过孩子们的方向,似乎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安全。
。
“姐你看!
那边有渔船!”
李皎承突然指着湖中央喊。
李皎棠顺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见一艘小小的渔船在水面上飘着,渔夫戴着斗笠,手里的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进水里时溅起细碎的水花。
晨光洒在渔船上,把船身染成了暖黄色,像一幅会动的画。
走到廊道中段,有一处观景台。
李爸拉着姐妹俩站到栏杆边,指着远处的双廊古镇:“昨天咱们去的双廊,从这儿看过去是不是不一样?”
李皎棠眯起眼,只见古镇的白墙黛瓦依着湖岸排开,几座临水的客栈伸出露台,露台上摆着藤椅,像在等着游人来坐。
风里传来湖水的气息,混着不远处卖烤乳扇的甜香,让人心里暖暖的。
“爷爷,您累不累?要不要坐会儿?”
李皎棠转头问跟上来的爷爷。
爷爷摆摆手,笑着说:“不累,这路好走,比在田埂上走舒服多了。
在家,我也常沿着河边走,就是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湖。”
李妈从包里掏出纸巾,递给爷爷擦了擦汗:“您要是觉得累,咱们就找个休息亭歇脚。”
“不用不用,再走会儿,前面好像有卖凉米线的,我想尝尝。
和我们那里的有什么不同”
爷爷指着前面不远处的小吃摊说。
几人走到小吃摊前,摊主是个白族阿姨,笑着问他们要哪种口味。
李皎棠要了碗酸辣味的,凉米线裹着红油,撒上花生碎和香菜,吃一口又酸又辣,特别开胃。
李皎承不敢吃辣,要了碗卤味的,吃得小嘴鼓鼓的。
爷爷和李爸各要了一碗,边吃边跟阿姨聊天,问起洱海这些年的变化。
阿姨说:“以前洱海没这么清,后来大家都护着它,水才越来越干净,现在我们靠湖吃湖,更得好好守着它。”
吃完米线后,李皎棠心满意足地擦了擦嘴,然后站起身来,继续沿着街道向前走去
